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陈繁:基层党组织要把服务群众摆在首位

[ 作者:陈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09 录入:实习编辑 ]

最近听一位村支书谈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说现在政策好了,村干部的工作报酬有了很大的提升,上级一方面要求对村主职干部进行全职化管理,实行“坐班制”,不能脱岗;另一方面又要求,农村党员要搞好“双建双带”,发展产业,带头致富。是在办公室里“坐班”搞服务还是回家发展产业带头致富呢?这是个“问题”。

村支书的话让我沉思良久,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真有些“矛盾”,实行“坐班制”就没有时间搞产业带头致富,回去搞产业的话又违背了全职化的规定。但细细一想,实行“坐班制”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搞好“双建双带”,带领群众致富,也同样是在服务群众,两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不过是两种服务的形式不一样而已。因此,笔者认为,基层党组织不应该拘泥于形式,而是应该始终牢记把服务群众摆在首位。

首先,服务群众是党的本质所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大幅提高村干部工作报酬,实行全职化管理,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安心工作,方便群众办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服务群众是加强村级管理的客观需要。农村税费改革后,村干部的工作职能由过去的管理型逐渐向服务型转变,村级工作繁杂,需要村干部去贯彻落实。为基层群众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仍然是广大群众的心声。

再次,服务群众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在要求。村级组织处在基层一线,是承担服务群众的主体,更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中坚力量。实行村干部全职化管理,目的就是让村干部习惯在办公室轮流值班,让群众习惯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说事议事,这不仅是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更是规范村级管理,增强村干部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举措。

最后,服务群众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之举。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其作用发挥得如何,会直接影响党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因此,只有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了,才能赢得更多群众的信任,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使我们党的基业万古长青。

作者单位:中共湖北省应城市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