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李娟:运用六次产业思维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 作者:李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7 录入:王惠敏 ]
    2016年中央1号文提出,“要促进农业产加销紧密衔接、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逐渐摆脱单纯依赖种地获取收入的生活,开始走土地流转和联合发展的路子,其中不乏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案例。“六次产业”概念由日本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由于“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种融合互动也被形象的称之为“六次产业”。

“六次产业”作为一个形象的说法,与我国一直提倡的让农业“接二连三”内涵一致,即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延长产业链条,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流通、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同时,为进一步获得更多的增值收益,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及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农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第四产业即:互联网+),在新领域创造出新业态。与此同时,也可直接运用人的智慧进行研发、创造、生产、管理等活动(第五产业:文化产业),使传统农产品加工形成有形或无形的智慧产品以满足社会需要的产业。

六次产业符合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日本最早提出的六次产业概念是为了改善日本当时农业发展窘境,后来日本通过这个发展模式的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韩国与台湾也纷纷效仿,台湾农业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不例外。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产业政策资源散乱、产业要素资源分散;产业组织体系粗放、产业供应链条分割;产业技术水平低下、产业管理能力低端;产业价值效益不高、产业竞争优势不强等诸多问题。2015年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大农业、大食物”的新观念,引领当前现代农业改革的新思路。因此,要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这使“六次产业”呼之欲出。因此,六次产业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益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新常态”下破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困局的必由之路。

六次产业理念引导日本农业、韩国农业、台湾农业纷纷走向了成功。而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将何去何从?我们必须用六次产业的理念,来破解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诸多问题。

一是产业内横向整合型融合。随着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的快速增长,种植业和养殖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种植业与养殖业配套衔接不够,地力下降与养殖业粪污未能有效利用并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程度较低,种养结合不紧、循环不畅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要进一步挖掘秸秆饲料化潜力,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农业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生产设施,积极发展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大力推广绿肥种植,因地制宜推广稻田养鱼(虾、蟹)、鱼菜共生等技术。这既符合发展绿色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是产业内纵向延伸型融合。即以农业为中心向前后链条延伸,将种子、农药、肥料供应与农业生产连接起来,或将农产品加工、销售与农产品生产连接起来,组建农业产供销一条龙。日前,受国家农业部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委托,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承担的“开展全国现代农业——健康食品生态产业融合应用实证研究项目”,将通过打通现代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方式,彻底解决产供销分割、产业链条分散、组织管理粗放、安全难以保障等突出问题。

三是产业间交叉型融合。比如农业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使文化创意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和旅游业如同三位一体相互嵌套的圆环滚动发展,打造成集休闲、观光、教育、生态、旅游为一体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要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融为一体,把农产品的“成长过程”卖给消费者,吸引人们到田间地头参与劳动,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丰收的喜悦。这种新型的现代农业,不仅生产农产品,而且提供相关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在顾客离开时还提供经过加工的各类自产农产品。从理论上说,这种新型业态已突破了传统的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局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不仅具有农产品供给功能,而且具有广泛的生态、社会效益。

四是产业间渗透型融合。眼下,互联网向各行各业加速渗透,最为传统的农业也已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之上。“老”行业遇上“新”元素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互联网+”将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大数据的应用,通过与消费者的精准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了订单化生产,建立有效的农产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重塑整个农业产业链,向社会提供质优价廉安全的农产品和更完善的售后服务,模糊了农业与二三产业间的边界,大大缩短了供求双方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破解了“小农业与大市场”的对接难题。

发展六次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全社会形成对农业发展新常态下现代农业价值的认同,让农业同相关联的二、三产业真正地融合起来,为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新突破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眼下,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势头。例如,在城镇郊区发展观光农业、都市农业;在发达地区发展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在主要农区,发展高端增值农业,建立农产品加工基地。这些地方的农业到底是第一产业还是第三产业已经难以区分。因此,加快产业跨界融合,催生催熟农业生产新型业态,重构产业价值链,打造全产业链,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径。

作者系东北亚开发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部主任。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齐鲁晚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