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时评

​运用红色资源 深化主题教育

[ 作者:袁文良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10-10 录入:王惠敏 ]

所谓“红色资源”,是指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还有革命人物的精神等珍贵资源,它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承载着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无论任务如何转换,无论条件如何变化,红色资源记录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强大精神支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无数革命先烈留下的优良传统是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我们既要注重有形遗产的保护,又要注重无形遗产的传承,大力弘扬红色传统。”2017年7月,习近平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参观“铭记光辉历史 开创强军伟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时再次要求:“我们要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019年3月,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又强调:“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不能被轻歌曼舞所误,不能‘隔江犹唱后庭花’。”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深入挖掘和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资源论述的丰富内涵,可以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加清醒地认识并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使广大党员在感悟历史中接受精神洗礼、汲取前进力量,进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自觉为实现伟大梦想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任。98年的奋斗不息,98年的前赴后继,中国共产党历经沧桑,经历了初创时的艰难、北伐战争的洗礼、土地革命的探索、抗日战争的硝烟、解放战争的炮火,又历经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十年“文革”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无论是胜利、挫折,甚或失败,都是党为实现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历程,其革命历史可谓波澜壮阔,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而这些红色资源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与革命精神之魂。

比如位于浙江嘉兴的南湖纪念馆,主体建筑为中国共产党党徽造型,馆内设置基本陈列《开天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而纪念馆之外的中共一大纪念船(红船),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从这里扬帆启航,开启了中国历史的全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对“红船精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又比如诞生于土地革命时期的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精神,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开辟了新的道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巩固和发展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以“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实事求是、勇闯新路,艰苦奋斗、敢于胜利,依靠群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井冈山精神;还比如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作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再比如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的西柏坡,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西柏坡精神,集中体现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务必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创业精神等多种革命精神……还有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贵州遵义的遵义会议旧址、位于江苏南京和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革命根据地以及全国各地的英雄纪念碑、历史博物馆等。

要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扎扎实实地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真正使主题教育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党组织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抓资源整合,着力挖掘并激活其中的红色文化基因。文化内涵是红色资源的灵魂,因而只有深挖其精髓要义、揭示其时代价值,红色资源才会释放更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要让红色资源在主题教育中发挥教育引领作用,就必须进一步挖掘红色资源所承载的政治、教育、文化、艺术等多重内涵,研讨红色资源所蕴含的革命的精神密码、深厚的思想内涵和无穷的价值力量,分专题组织专家学者研讨阐释,推出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既努力全面展现其“红色乡愁”,又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让红色资源释放出“乘法效应”。同时,要结合文旅融合,有针对性地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一批红色旅游品牌,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红色文化市场主体,使红色资源蕴含的红色基因得以完全激活,蕴含的时代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二是抓教育实践,使红色资源蕴含的革命精神入心入脑。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的“孕育地”“储存库”。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情操。因此,在主题教育中,要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在充分挖掘其蕴含的丰富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融“看、听、思、悟、行”为一体,认真思考和感悟我们来时的路,深刻认知今天来之不易,真正对照红色资源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检视自己,找到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存在的差距,有的放矢进行整改,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而激发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冲锋陷阵、决胜未来的勇气,把初心使命变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三是抓保护发展,在创新传承中弘扬红色传统。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心呵护、科学保护。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主题教育的开展,下大力完善和实施红色资源保护规划,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即修,既要严防风吹日晒的自然损毁,又要严以乡村振兴、发展经济等为借口的人为破坏,并通过立法从根本上解决保护不力、管理不善等问题。要制定出台红色资源分类分级和动态管理考核办法和加大财政投入,通过建设专题展览场馆、改进陈列展示方式、培养专业讲解员队伍、建立免费开放补助专项资金增长机制、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加强红色资源数字化保护等手段,把红色资源转化为主题教育的课程、把红色史料转化为主题教育的教材、把红色圣地转化为主题教育的阵地,把红色经典转化为主题教育的课堂,从而打造一批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和党员干部缅怀先烈、感悟信仰的主题教育新平台。

总之,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各级党组织都应该注重红色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在弘扬红色传统、激活红色基因、打响红色品牌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亲身感受、主动思考,更好地荡涤心灵、砥砺精神,真正做到“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作者单位:郑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