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向益红:做一个有格局的农信人

[ 作者:向益红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25 录入:7 ]

农信社是最贴近农民的“银行”,农信人是广大农民朋友的亲密伙伴。作为长期奋战在农村金融第一线的基层信用社主任,我认为一个有格局的农信人应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学好三农问题这门必修课。我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但在考入农信社之前,我并不了解农村,对三农问题也是一知半解。在农村人的心目中,考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大学毕业后就应该留在城市工作。受此观念影响,我从未关注过三农,也未曾想过到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里锻炼自己,有所作为。进入农信社之后,三农问题逐渐进入了我的视野,我还阅读了部分三农问题学者的著作和文章,特别是农村金融成为我视域的焦点。通过八年来的实践和学习,我逐渐发现农信社是一个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平台,农村金融是值得我们奉献一生的伟大事业。正如李昌平老师所说:“农村金融市场是未来的‘金娃娃’。”农信人只有认识并坚信这一点,才会有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永不枯竭的动力干好我们的事业。

其次,牢记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农信社的根基在三农,发展依靠三农,一旦背离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农信社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一位农信人都要牢记这个服务宗旨,切实肩负起服务三农的使命,勇于担当才能成就自我。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将广大农村客户始终装在心中,一心为客户着想,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我们才能赢得一大批忠实的基础客户群,并不断吸引壮大新的客户群。倘若我们一心只顾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金融服务上一味地贪大求洋,而不在创新服务上下功夫、想问题、找对策,我们就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农村金融市场中丢掉自己的市场份额,长期培育的优质客户也会“用脚投票”渐渐离我们而去,农信社的经营发展便会遭遇困境。如果农信社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农信人又怎能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呢?

最后,践行惠农利民的普惠金融路径。普惠金融就是要让我们的金融服务惠及广大的农民、城镇居民、小微企业等客户群体,其核心是降低服务门槛,让更多的人受益。在农村地区,大量潜在的金融消费者不知道如何与银行打交道,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大量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而我们农信社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的就是满足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每位农信人也是在为广大客户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才提升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作为金融企业,我们要降低服务门槛,简化业务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及时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客户经理,我们应主动走出去,进村入户,大力挖掘和培养潜在客户,做农民发家致富的有力帮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忠实协作者。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林燕平在《山村的守望——西海固骆驼巷村实地考察》一书中指出,学者要走进真实,记述真实,思考真实,努力做脚踏实地的建设者,身体力行的实践者,锐意进取的开拓者。这也是一个有格局的农信人应努力做到的。

作者单位:桑植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