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木生:如何开启“农民2.0”时代

[ 作者:木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4-11 录入:吴玲香 ]

我们常常听说职业律师、职业经理人等,他们的从业者一般都是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精英人物,可你听说过职业农民或职业果农、农民2.0时代吗?如何通过职业农民的塑造,开启农民2.0时代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和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所谓职业农民,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达到相当水平之后,伴生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也是农业内部分工、农民自身分化的必然结果。

什么是职业农民?

现代职业农民是工业化时代出现的一种新型职业群体,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现代职业农民,是指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现代职业农民的涌现,改变了传统农业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有利于机械化作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使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成为可能,代表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职业农民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体现了三大基本特征。

首先,以农业作为终身职业。职业农民更加专注于农业生产,也将其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这也使得现代职业农民比传统农民更加专注于研究农业生产和经营,更加凸显专业化。

其次,现代职业农民是具有一定职业素质和技能的新一代农民。应当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有文化,即具备现代农业知识,具有现代农业的观念和市场意识,有一定的知识层次,遵纪守法。懂技术,即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会经营,即具有一定的经营和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置人、财、物、信息以及土地等资源,掌握成熟的经营模式,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新形势下,现代职业农民还应具有能创业的特点,即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能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根据本地的自然规律和特点进行创业创新,带动当地农民致富。

职业农民具有哪些类型?

1、生产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有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的群体。

2、服务型职业农民掌握一定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

3、经营型职业农民有资金或技术,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工作的群体。

未来职业农民什么样?

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重要条件:

一是农民这种职业是由经营者或劳动者自主选择的,并能够充分就业、自由流动;

二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取得社会平均收益;

三是从事农民这一职业的人员能够得到公正的社会待遇。

1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

未来从事农业是有门槛限制的。只有经过规范职业农民的培训、考核的人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国家对农业的支持政策与农业生产经营、各种农业补贴发放、土地流转等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建立起严格的农业准入制度。取得注册职业农民的则在税收、信贷、技术指导和农业直补等方面优先获得支持。

2具有高收入的前景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职业农民的收入基本都能与城市居民齐平。如日本1973年后,农民收入就一直高于城市居民;美国农民的收入也是略高于城市居民。中国未来的职业农民,不但要比传统农民收入高,而且也要比兼业农民的收入高,至少应与城市居民收入相当,甚至高于城市居民收入。

3受到社会尊重

职业农民将破除社会对传统农民身份的歧视,真正从社会成员阶层转为经济产业职业,并且能得到与教师、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一样的社会认同与尊重。

怎样更快实现职业农民?1农业经营法人化

农业经营观念因引入市场化的思维,建立完善的法律机制,推进农业经营法人化。解决农业小规模经营、农业劳动力不足、农户兼业化、高龄化、弃耕等问题,产生企业代替农民从事农业或者将农民联合起来共同从事农业经营活动的需求。推动农村法人经营体。建立相关农协机构,代表农民谈判、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化解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增加农民收入等。

2进行职业农业资格认证

推进农业资格认证是解决职业农民就业,推进职业农民进步,体现职业特性最为有效的方式。国外有非常严格的职业农民资格认证体系,来提高职业农民的含金量。德国农业职业学校教师的选用,有着严格的培训制度和要求。在德国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也有双师型素质的师傅,这种教师+师傅双师型的教师结构,更能科学、有效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农业人才。

3建立了多层次的农业职业教育

建立了农业初级培训、农业职业继续教育以及农业在职教育的培养层次,以提高农业从业者从事农业生产的能力与水平。在德国高中毕业生都可以直接参加为期3年的农业级培训,实行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践的双元制教学,获取合格的农业职业资格证书之后才能成为农业工人,这些学员己经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4推进土地流转,逐步实现职业农民

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对农民收入提升,拥有足够金融资源与市民平等竞争的重要性,在农户土地产权得以确认和清晰界定的前提下,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可以帮助流农民有效的兑现收益或者实现农业生产扩张,推动职业农民发展。同时,又由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上存在着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从而形成了现在比较成熟的七种主要流转方式包括出租、转包、互换、反租倒包、入股、土地信托和拍卖,这些流转方式以各自的机理角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土地、农民、货币和农业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效果。

5农业产业链不断完善与升级,以避免农业人口的外流

通过农产品产业链不断升级与调整,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加强对饲料业、农技制造业的产能改造,扶持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副食品商业的发展。延伸产业链,缩短产品链,提高职业农民的经济收入。

6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保证职业农民养老的基本权益

建立全民养老保险体系的基础上,根据规模化种养农民、农民工、失地农民等不同类型,丰富养老保险产品,让不同类型的农民可以加入不同的农村养老保险。

7加大对农业生产大户财政补贴和金融支持

支持农业信贷,满足职业农民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农业信贷机构包括农业信贷系统和农业部农家信贷管理局。农业贷款项目丰富包括农场所有权贷款、经营贷款等等。所有权贷款可以帮助农民购买或扩充农场;建造房屋、改良土壤;合理利用或保护土地、水利资源。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金土地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