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忠培:结构性改革是摆脱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

[ 作者:刘忠培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3-30 录入:吴玲香 ]

——从2016博鳌亚洲论坛说起

2016322日至25日,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在中国海南博鳌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

2015年,亚洲经济体增速放缓,普遍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贸易出口急剧下滑,各国面临资本外流的压力,人口、产业、债务结构调整等问题,贯穿了2015年亚洲经济的发展。

李克强在2016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讲话时强调:“亚洲发展不足、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不少国家目前又面临出口下滑、债务规模扩大、经济下行等问题,甚至一度出现货币大幅贬值和资本加速外流等现象。有人认为,亚洲经济正处于近年来比较困难的时期。”

传统经济的动力衰退,而新的动力还未成规模。2016年究竟是更加艰难的一年,还是黎明前的黑暗?对于我国及其他亚洲各国来说,摆脱困境根本方法是进行结构性改革。

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首先在产业层面上实现转型是促进我国经济整体转型的第一步。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能够不断提高各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效率,实现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毋庸置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又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核心与关键所在。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推进过程,要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做到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两个方面的内容,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基于国家产业计划与政策,根据各地区产业类型的不同及其运行现状,实现有加有减,有上有下。具体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处理好“加”和“减”的关系,明确“加什么”和“减什么”。将关乎国民经济发展的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抓,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另外,要加速服务产业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生活消费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运用科学的方式解决“如何加”与“如何减”的问题。对要保的重点项目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除此之外,还可以依据现实需求运用多种途径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关停淘汰落后产业。目前普遍面临的发展难题是土地、资金、能源和环境容量的制约。治理污染与稳定增长之间的确有矛盾,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已确定要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新路。落后产业,能耗高效益却很低,既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给环境带来压力。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关停淘汰落后产业,走高效益、高科技、低污染、低能耗的路子,实现新的跨越。

 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劳动力素质提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引进高端资本与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等途径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集中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以此达到低能耗、高效益,这样的传统产业才更有优势,既能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能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更能提高产业竞争力与国际影响力。这也是衡量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现代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给力加码新兴产业。坚持创新和绿色发展,给污染问题加压,给生态环境减压,在一加一减之间,给新兴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绝好机会,这既是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与进步,也是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不仅要看经济脸色,更要看环境起色;不仅要把保护环境当成发展紧箍咒,更要把生态定力转化成科技创新和绿色生产力。发展必须可持续,全面小康不允许存在生态短板,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机遇,也是民生至上的必做答卷。

找准问题,才能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以改革、创新之力,突破结构之困,是确保中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确保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的重要保障。进一步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总之,就是化解产能过剩,实现优胜劣汰;要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要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科技含量;要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最后达到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实现经济增长。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新活力的重要来源。周文重秘书长表示:“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亚洲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比如中亚、中东、南亚、新东盟等一些地方还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需要资金、设备和管理经验。而这些正是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长处。”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貌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党和国家正在以壮士断腕的巨大勇气,强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为实现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我们坚信,通过加强推进结构性改革,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剑河县委组织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