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1月4日至6日,习近平同志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
习近平同志在重庆考察时的讲话,抓住了精准扶贫的要害,为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去年以来,盐亭县富驿镇生产村在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深受群众好评。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仅解决了群众资金短缺和发展什么的问题,也解决了机关干部怎么扶、扶什么的问题,给了我们三点启示:
一是示范发展激励群众参与。该村以香港红十字会的生计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为启动经费,设立“村生计基金”,引导受助家庭发展山羊、小家禽等养殖项目,并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待其出栏后,受助农户归还本金,并捐赠一定的利润归入村“生计基金”,用于互帮互助活动。去年5月,发放幼羊169只,资助农户23户,实现产值6万余元,带动受助农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激发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热情。
二是滚动资金持续发力。由于村上的生计发展基金要在受助农户出售山羊、小家禽等养殖项目后回收,倒逼村级干部加大服务力度,项目实施前要找准受助对象,项目实施中跟踪养殖技术服务,售后要督促首批受助农户按照利润一定的比例投入再生产。同时,该村将收回的本金+捐赠利润+社会捐款计15万元,投入第二批30户群众发陈胜养殖业的帮扶贫困群众,由于受助农户收益增加明显,带动其它群众发展养殖业。“生计基金”越滚越大,产业链越做越强,为壮大特色产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示范效益逐步显现。生产村的的做法在该县得到了逐步推广,目前已在石牛庙的东风、兴田村得到推广,利用机关党员干部的帮扶款,整合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专项资金,由村上设立扶贫发展资金,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分批帮助受助群众发展家畜家禽等短平快的养殖项目,待出售后归还本金,所得利润根据受助群众的特长发展相应项目,本金用于其它贫困户的帮扶,以滚动帮扶的方式带动群众拨“穷根”,连片发展村级产业,增强群众的“造血”功能,增收致富。
(作者地址: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