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非公经济、开放型经济和金融经济是我省经济的“四块短板”,后面三块短板实际上都在县域范围内有明显表现。挺进全国县域经济和基本竞争力三十强后,浏阳已经进入由与周边区县的比拼转向更广区域、更高层次角逐的新阶段。着眼长沙总体规划和国家发展战略,浏阳提出加快建设省会副中心和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两个中心”发展定位,积极探索跳出县域局限、克服县域短板的有效办法。
一是针对机制不顺、活力不足的问题,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县域发展的困难,很大程度是体制机制问题带来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改革的力度要到位、发力要精准,要真改、敢改、快改。浏阳先后探索推行了园镇融合、国地财合署办公等多项针对体制机制的改革,极大地激发基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针对开放不够、内部循环的问题,主动谋求区域合作,拓展平台。向区域合作要市场、要资源、要空间,是新常态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加强湘赣两省交流合作的思路和方向,浏阳率先响应并举办了湘赣边区域开放合作交流活动,共同发布了《浏阳共识》,与周边县市在交通建设、市场开拓、打非治违、司法、警务等领域密切协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是针对投资乏力、基础薄弱的问题,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夯实基础。现阶段县域推进项目建设,关键要有保有压,有主有次,重点抓好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设施项目、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项目、具有较大综合效益的民生项目。
四是针对服务不优、环境欠佳的问题,着力扶持民营经济,壮大支撑。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尤为重要。浏阳坚持每年年初到湘西、贵州和云南等地帮企业招工,并在周边县市和本地开展一系列的招聘活动,为蓝思等民营企业引来数万名员工,解决了年初用工荒难题。针对企业发展遇到的新困难,今年正在开展“访百家企业、解发展难题”系列活动。
五是针对血液不活、动力不足的问题,突出抓好金融建设,畅通血脉。抓好县域金融建设,关键是营造良好环境。浏阳着力深化“金融安全区”创建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市银行数量达17家。去年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19亿元、428.1亿元,存贷比为1:0.82,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充沛的金融“血液”。
六是针对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强化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下,对干部既严格管理,又关心激励,杜绝“为官不为”现象,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对县级党组织来讲,关键是做好四方面工作:培“优”、管“严”、考“实”、用“准”。
(作者系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湖南日报》2016-03-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