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张娟:基层如何“给力”脱贫攻坚?

[ 作者:张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24 录入:12 ]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南11月27日至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要求,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省委出台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灾后重建一批、易地扶民搬迁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脱贫攻坚“五项措施”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而作为基层的党委,政府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摘掉穷帽,拔掉穷根。

山区群众祖祖辈辈在土地上劳作,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他们的最真实的写照,虽然历经改革开放,山里人进入到城市,有的人挣了个“金铂铂”,有的人缺因没有一技之长,带回来的姑娘,看着家里的光景,呆不上一天,跑了,导致几代人娶不上媳妇打光棍,究其原因是因为“穷”。如何拔掉穷根,首先,要以优良的作风抓班子、带队伍。基层的党委政府如果不改进作风,“庸懒散浮拖”样样占齐,工作不能推动,失信于民。基层政府就是要选派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入驻各贫困村;打造一支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队伍,在脱贫攻坚工作上能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能找准贫困户贫困的真正“症结”,能坐下来为群众出谋划策,为贫困群众找门路,引导其脱贫致富。

其次,作为基层干部,打铁还需自身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须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技能知识培训。做一个全能型人才,群众咨询各项政策能对答如流,指导农业技术能像个行家能手,联系推销农副产品也能挂上号。有这样的干部带领群众还愁摘不掉穷帽。

最后,作为基层要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思出路谋发展。全力抓脱贫攻坚,众人拾柴火焰高,基层上下干群就是要众志成城,把脱贫攻坚工作当作自己的主业,找准产业致富的门路,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单位:巴中市坪河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