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首重政府主导,要求不丢一户,不落一人。在部分深度贫困地区,通过脱贫攻坚,群众脱贫效果显著,但同时,一些地方也存在扶贫空白和短板——攻坚力量和帮扶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对散居在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举措不多、力量不够。(新华网2016.2.16)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深入,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增强,扶贫工作怎样做,从何入手也考验着各地“一把手”的智慧。而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将成为扶贫开发成效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脱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但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目前帮扶资源主要投向贫困村,分散在非贫困村的贫困群众难以享受政策,影响了他们如期脱贫。而在贫困村的定位上由于各地的指标有限,情况大致相同的两个村有可能一个成为了贫困村,而另一个则是非贫困村。而在扶贫工作中要优先满足贫困村的需求,非贫困村就要排队等待。类似农村饮水、乡村道路等扶持项目也是优先安排贫困村,非贫困村落地的少,贫困程度如故,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短期内还是没法解决。居住条件、贫困程度都差不多,厚此薄彼让大伙儿想不通。
为此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各地应当在大的政策框架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不能让一个贫困户掉队,不折不扣落实针对所有贫困户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整合行业部门和社会资源,重点在产业扶持、扶贫搬迁、社会保障、结对帮扶等方面,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到户政策措施,确保非贫困村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同时可以利用结对帮扶的模式,根据脱贫难易程度,结对帮扶非贫困村,集中捆绑帮扶,解决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项目。再就是可考虑在省市级层面设立非贫困村脱贫发展产业基金,纳入财政预算,从制度上使更多贫困人口享受政府有效扶持。另外还可针对部分上述仍没有覆盖的贫困户采取享受低保的形势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不能只着眼于贫困村,贫困人口不仅仅聚集于贫困村,所以应当全面的看问题,实实在在的帮扶贫困人口脱贫才是扶贫工作的目的,也才是精准扶贫的精髓。
作者地址:广州市天河区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