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了,中国北方有个传统。大年初一,长辈们会把喜欢热闹的孩子们唤到身边,用手抱着孩子们的头,往上提,希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能长大个儿。“拔萝卜”也成为孩子们在春节期间充满仪式感的一项活动。(2月14日澎湃新闻网)
“拔萝卜”从孩子们在春节期间玩的游戏到官场上晋升的一种“现象”,无疑是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乍看之下,“拔萝卜”本身并没兼具何种深刻的内涵或是寓意,是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中庸词汇。然而毕竟作为仕途晋升的一种现象,不得不引发关注,在反腐执纪大背景下,一个日渐引发共鸣的观点已然形成,仕途上的规矩与秩序必须是公开的、透明的、公正的、科学的、竞争的、积极的、严密的和符合一切关于党员干部管理法规制度的。这也是与党章和干部管理法规的根本含义相一致的。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拔萝卜”这事,必须会有不一样的解读。仕途上被“拔萝卜”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类是德才兼备,符合破格提拔的相关规定,被领导和组织信任,且符合群众期愿,这样的干部自然属于“能上”的范围。但另一类情况却是有才无德、有德无才甚至是无才无德,凭借着“关系”、“后台”混水摸鱼进入体制内成为领导干部,通过找“关系”,攀“高枝”,巴结领导,奉迎上司、善于“经营与权力的关系”、编织官商人脉,以权钱色等“围猎”领导干部,进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买官卖官,成为被“拔萝卜”的对象。
仕途上被“拔萝卜”对于官员来说也未必是件幸福的事。的确,对于德才兼备的干部来说,被破格提拔甚至“火箭式”提拔,即使略微打破干部选拔任用的相关规定,只要契合党和群众的利益,未尝不可。龚自珍亦曰“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只要是真正具备较高政治素养、能干事、干实事、想干事且能赢得党和群众信任的干部,就得破格任用,放在那些重要而关键的岗位上历练,实现党和群众的利益的最大化。但对于“带病干部”,被“拔萝卜”是有相当的风险的,尤其是在纪律和规矩不断严密、不断严格、监督执纪越发“快、准、狠”的反腐高压之下,不符合规定的“拔萝卜”就是在破坏政治生态,违背“贤上庸下”的选人用人原则,损害党和群众的根本利益,必然是被厌恶唾弃的,或能在侥幸之下,通过暗箱操作、权钱交易达到被“拔萝卜”的目的,但在日益公开透明公正严密的纪律规矩之下,必然是纸包不住火,必然是要面临法纪的严厉制裁,付出不可承受之重的。
作者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