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很多做县域电商服务的机构经常会问地方官员一个问题:你们当地有什么特色产品啊?
此时,一般县域干部会介绍,其当地资源有多么多么丰富。其实,这是对县域电商认识上的第一大误区。
任何一个县,通过开设网店,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流量红利期已经过去,更何况一个网店或者网商走向成熟,总需要大半年时间。
农产品生产有自己的周期性,不可能等着电商去卖货。就算有平台流量支持,又有多少能够在短时间内“引爆”某些产品呢?
因此,纯粹以“卖货”为导向的县域电商,我并不看好。热上一阵,偃旗息鼓的居多。
我们需要深层次思考,如何做,才能更好更持久的卖好货。这就需要我们必须从县域实际需求出发,不能为了电商而电商,而要分清轻重缓急,将重心转到生态建设上来。
1、缺观念更新
模式可以学习可以超越,技术可以引进,怕的是人的观念守旧,不思进取。
从县域情况来分析,大部分县域政府局级干部,年龄都在45岁上下,错过互联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黄金时期,而工作又受制于体制,习惯于按部就班。
从县域企业分析,大部分企业没有应用互联网+,自身的实力与规模又不允许大胆“试错”,更多的则处于观望、等待的状态。
对于县域来说,“观念如何同步于时代”,才是发展电商的第一个大课题。打开县域干部与群众的“天眼”,让他们知道“天变了”,这是我们县域电商从业者的首要职责。
2、缺典型示范
县域电商的服务商,大部分来自沿海一线城市。对于县域来说,这些人都是“空降兵”。几乎所有的服务商(当然也包括我们在内),2015年都在跑马圈地。
然而扪心自问,我们能解决当地电商发展的所有问题吗?
我们真能扎根当地长久发展吗?
从实践经验来看,“空降”团队到一个地方,水土不服不说,长线作业,成本同样极高。
再说,县域经济互联网化的重任,不是这一两家服务商能够解决的。
当地传统企业的互联网化、当地电商生态圈的建设、当地互联网+项目的落地,只有发动更多人,更多机构才能完成。
就说卖货,只有更多的人、企业与组织参与,才能卖出规模,卖出影响力。
所以,我们要给县域带去的,更多的是典型示范,更多的是技能传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道理用在这里,一样很贴切。
3、缺资源整合能力
县域发展相对封闭,因为小地方,大多人不敢也不愿“走出来”,自然无法对接更多的资源。
服务商从沿海一线城市去,相对来说思维更开阔,资源更丰富,如何将其与县域电商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呢?
说一下我们正在做和正在探索的事情。
首先我们牵头促成了吉林通榆与浙江桐庐的整体结对帮扶,
推进了多个地方政府与国内最大的老年人养老机构幸福9号的对接,
将同程网与江苏丰县的乡村旅游进行对接,
2016年,我们计划将国内杂粮行业的领军企业“燕之坊”与国内更多的杂粮杂豆的原产地进行对接,
计划将更多的“淘仓”企业与山东齐河、贵州龙里进行对接,
我们还寻求浙江大学与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域进行战略合作……
这个方面,我们还有更宏大的计划,并坚信自己的团队能有更大的作为,可以继续帮助到更多县域。
4、缺能落地的顶层设计
很多县长对我说,现在有经费,也有干劲,问题是千头万绪,不知道如何切入,从哪做起。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二十年里,县域是被“边缘化”的,没有享受到红利。经过2015年全国范围的造势与普及,尤其是李克强总理的多次“背书”,全国县域政府领导在意识层面上被唤醒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淘宝大学轰轰烈烈的县长班培训,才有了中央各部委政策红利的大放送。只是落实到县域,究竟怎么样制定一个既有想像空间、又脚踏实地的行动计划来呢?
或者说,县域电商发展的路线图应该怎么设计呢?
我想,这是服务商可以也应该发挥作用的重要方面。我们为陕西紫阳做了“县域大数据开发与微营销平台建设”和“电商扶贫”两大战略方向设计,
还为贵州龙里做了“贵州网货集散中心”的战略定位,
为贵州习水和河南卢氏做了“区域公共品牌突破”的路线图设计。
春节前后,我们还将为山西武乡、河南内乡、贵州台江等地进行路线图设计。
要做的事,能做的事,很多很多。但这个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资源互享、优势互补,生态共建、价值共创”的原则,并将其作为中国县域互联网+行动联盟、中国县域互联网+扶贫协作联盟的宗旨,来推动更多县域电商务实、健康而快速发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要追求一个相对“圆满”的发展,必须记得自己的“初心”。
补充阅读
农本咨询是贾枭老师从浙江大学中国品牌农业也有中心出来以后和几个朋友做的一个品牌管理咨询服务项目。他是做品牌农业的高手,现在他定位于县域农业服务做农本咨询,必然有其深远的考虑。
听说他和陕西共青团农工部的魏延安老师关系不错,也是老乡。西安及其周边在做休闲农业,美丽乡村,一村一品,电商,品牌农业方面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前列,在这个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杰出专家人才,陕西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三年前听过一次婺源旅游委原书记讲关于婺源全域旅游开发建设的一次讲座。婺源是一个县,全县占地面积3000平方公里左右的样子,经过十余年的改造与三次跳跃升级,现在的婺源成了最美乡村的名片,不仅全国有名,而且走向了国际。
我在想农本咨询立足于县域电商农业,走的路肯定与婺源不同,但在操作方式上可能有许多地方类似。他们一个偏旅游,一个偏农业销售链条产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这是两个不错的选择,旅游资源偏弱的地方可以选择农本咨询的县域农业立体综合服务的发展方式。这是真正懂农业懂农村的人做的事情,虽前期行路有碍,但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乡土观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