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无论在什么场合,提到最多的往往是“新常态”三个字。在新常态下,全国各地基层干部经历了“八项规定”“四风”整治洗礼,经历了“三严三实”主题教育熏陶,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中央的政策也有了总体把握。在当前形势下,基层干部还面临着许多的困境。
第一,检查考核仍比较多,集中考核更让基层干部每逢年底就步入了“5+2”、“白+黑”的工作节奏。目前不完全调查统计表明,基层干部对“检查考核”意见最大,吐糟也最多。一般年底对基层存在着名为1000分的科学发展观考核,出现群体性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等情况扣分非常严重,有时如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还采取“一票否决”“调离岗位”等办法和措施。
第二,干部的责任大、权力小,上下两头受气不讨好。基层干部在执行中却没有相应的授权,在面对具体工作时左右为难——如果严格守法,工作将无法开展,寸步难行;如果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就难免会造成越权或违法。
第三,有的政策法规常打架,基层落实常犯难。同样的一项政策法规,在相隔不长的时间内,所规定内容却不断变化,对此很多群众不理解,也使得基层干部增加了做群众工作的难度。对中央出台的惠民政策,有的政策在落实时需要政府的配套资金,这就造成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引发一系列的问题。
在新常态下,如果要让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法规不走样、不变形。一方面,要求政策法规的制定者熟悉和了解基层实情,制定的规则便于基层操作落实,不能与基层实际相脱节。同时,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政策法规的制定者要不定期到基层走访,了解实际,并对政策作出相应解释或适当补充说明,让政策在基层落地。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及时调整心态,要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的工作特点,面对着不能改变的现状,本着一个平和的心态开展工作,不要怨天尤人,更不要后悔自己的职业选择,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基层出现的各种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空间方为上策。
(作者地址:青海西宁)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