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叶敏:桃源县建设美丽乡村取得的成效及经验

[ 作者:叶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1-06 录入:吴玲香 ]

2014年,桃源县确定美丽乡村建设点村52个,截止目前,全县完成建设投入2.44亿元,改善交通道路134.6公里,新建改造机耕道路113.3公里,改造农村危房147户,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7719人,流转土地面积15898亩,新增订单农业13913亩,组织精神文明宣讲、评选活动253场次,组织农民实用技能培训305场次,培训农民18226人次。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突出规划引领,提升建设品位。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的原则,综合考虑村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基础产业、生态积淀等条件,注重特色挖掘,突出特色主题,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了村庄规划,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设计要求,致力推进环境、产业、历史遗迹、人文景观的相互支撑,着力体现现代农业与生态环境的有机整合、城市元素与农村特色的有机整合、历史人文景点保护与新兴景点开发的有机整合,充分彰显各村的地方特色,形成鲜明建设主题。如枫树乡维回新村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了伯赞故里、维回新村主题;陬市镇高湾村、观音桥村立足区位和工业优势,突出了产业新村、经济强村主题;观音寺镇舒溪村立足生态优势,突出了醉美舒溪主题。

二、突出要素投入,激发建设活力。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建设理念,充分调动群众的参与共建、社会团体帮建的热情,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强化行政推动。县里成立由县委副书记任政委、分管农业县长为指挥长的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示范村、乡镇党委书记领办创建村的工作推进机制,层层组建工作班子,抓紧工作落实。二是发挥财政引导。县级财政对18个示范村每年每村安排3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对创建村优先安排一事一议奖补资金支持建设。同时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美丽乡村建设点村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积极引导群众、社会投入,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至9月底,群众筹资筹劳、社会捐资投入建设资金达到12539.6万元。三是形成部门合力。每个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由县指挥部统一安排县直单位组成帮建工作组,通过零距离地与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与群众交流,对村庄规划建设、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指导;积极发挥妇女同志参与热情,由妇联牵头以美丽乡村建设点村为重点,全面推进巾帼在行动-建设美丽庭院活动,开展最美庭院评选创建,全县点村创建美丽庭院”520余户;以工商联为主体,组织县内59家企业,按照就近服务、产业对口的一对一帮扶原则,建立了村企共建机制,落实帮扶建设项目76个,投入建设资金570多万元。

三、突出建设要点,提升创建水平。一是抓产业培育。围绕粮食、园林、养殖、茶叶、柑桔等传统优势产业,结合点村自身产业基础和产业特色,推进一产接二连三产业培育工程,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就业增收门路,提高村域整体经济实力,基本形成了一村一业格局。52个美丽乡村共流转土地1.5万亩,发展专业合作社35个、家庭农场135个、产业大户76户、休闲农庄11家,新增订单农业1.8万亩。双溪口乡洞湾村大力发展了苗木、花卉产业,年产值达到500万元以上,促进人均增收2000元;沙坪镇红官村流转耕地1000多亩,大力发展了高效蔬菜、休闲体验农业;枫树维回乡维回新村打好民族文化牌,大力发展了休闲观光产业,民族团结示范园从927日开园至国庆假期,共迎来游客18万人次,日消费量达100多万元,带动区域内客运、餐饮等二、三产业蓬勃发展;还有的村大力发展了魔芋、百合、茶叶、柑橘等特色产业。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向上争、财政投、部门扶、群众筹的方式,积极整合项目,多方筹措资金,积极推进小农水建设项目、农村电网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山区居民点等项目建设,着力加强村居道路、农田沟渠路网、民居改造等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的改善,大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全县点村共硬化公路134公里,村主道硬化率达到90%;新解决农民安全饮水4.9万人,安全饮水率达到80%;整修村部21个,基本上实现了每个点村有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办公场所;新修机耕道113公里,渠道疏浚硬化560公里,整修堰塘298口,电网改造4100余户。三是抓环境卫生整治。按照四清一化一无的要求,组建保洁队伍,完善环卫设施,创新农村垃圾处理机制,各美丽乡村点村基本上实现了常态保洁,大面不见垃圾。52个点村共添置垃圾处理设施设备1.4万多个(台、套),聘请保洁人员132人,完成五改”500户,特别是通过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培训,采取垃圾以户分类、以村集中,安排专人、专场、专车定期上户,积极探索建立了垃圾长效处理机制,农村环境卫生现状明显改观。四是抓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公共设施。按照一部两中心三室一场一园的建设要求,着力加强村部,村民活动中心、村级服务中心,村民议事室、计生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村民休闲广场,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点村新建村部21个,80%以上的点村建成了村民活动中心、村民议事室计生卫生室、图书阅览室、村民休闲广场。推进文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下乡工程,点村实现卫星电视、手机通信全覆盖,电信网络实现村村通,网络入户率达到80%以上,山区点村村村响广播全覆盖。优化社会保障。点村农村低保、五保、医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有序推进农村社保、重大疾病医疗求助等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各类保障运行机制日趋规范、完善。点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来源:第八届县乡干部论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