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邓叔明:老年群体社会治理的思考

[ 作者:邓叔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28 录入:吴玲香 ]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急聚增加,老年人队伍随之庞大,老年群体的社会治理问题也越显突出。特别是在敬老月里谈论老年人的话题成了热议。有的在谈论如何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有的在谈论个别老人道德缺失,如老人“扶不起”,老人行为不检点,老年人强行要求让座等等,众说纷纭、意见不一。讨论归讨论,然而,老年群体的管理和治理问题真的值得我们去深思。笔者近日通过走访了解,提出一些思考意见,在此仅供参考。

一、让老年人为人做事都要有善终。老年人的贡献和成果应该值得充分肯定,我们现在所过的幸福生活就是老年人昨天在年青时努力打拼所创造的结果。但有不少的人因此居功自傲、不可一世,有少数老人还丧失道德,晚节不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任性拔㞎、蛮不讲理。有个别的老人是依老卖老,一出口就是我做你这些事的时候你还生都没生;有个别老人叫他家的门口搞好卫生或者做点什么事,他却答到:我家的门口爱怎么的就怎么的别人管不着;有个别干部临近退休,把手中的权力寻租;打牌赌博被抓装病耍滑头、装无懒等等。二是不通情理、道德缺失。如网络一度热炒老人跌倒不敢扶;如有个别老人说他年青时为国家过贡献什么的,现在老了必须吃低保;有的老人为了让自己吃上低保,要么说子女如何的无能赚钱不到,要么说子女如何的没良心不赡养自己等等。三是自甘堕落、丧失礼仪。有个别的老人装聋作哑随地大小便;有个别老人特别是丧偶的男性老人装疯卖傻穿不得体故意“漏风”,更有甚者是猥琐妇女甚至是留守儿童等等。因此对于这部份特殊群体的老年人,要多与他们交流沟通谈心,要全心全意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引导、鼓励他们人老志更坚“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拾信心为人做事都要做到善始善终。

二、让有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管理和老年人自我管理。不少的老年人虽然已上年纪,但在思维和行动上还非常敏捷和矫健,做起事来不比年青人差,加上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参与社会管理是把“宝刀”。特别是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打工后,留守在家的多数是老人、妇女和小孩,因此有更多的老年人被选进了村干部,参与村里的事务管理。笔者对所走访的几个乡镇进行统计:90%以上的村有老年人当选村干部,40%以上的村老年人村干部还超过了一半。这些年老的村干部在村级事务的管理中优势明显,一是政治思想觉悟高。二是工作经验丰富。三是工作积极主动(发挥余热有成就感)。同时还有一些老年人充分利用他德高望重等各种优势,默默无闻地参与社区、村里的矛盾纠纷调处和化解、文明卫生创建等各项活动,效果明显。在老年人自我管理中,不少的老年人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年青人对老年人做工作也许非常难,但老年人对老年人做工作因为有共同心声或许就容易接受。据了解不少“变坏的老人”不同程度都是因为呆在家里,缺乏与外界交流、沟通形成自闭所造成的。我们可喜的看到不少的社区和村委会都在积极为老年人创造活动场所和娱乐场地,兴建了养老院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让老年人从自家紧闭的房子里走出来,聚在一起娱乐、沟通,重新回到一个人人平等,积极从善各不服输的自我管理氛围中。

三、让青年人力所能及地敬老爱老助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然而,还是有不少的年青人以千百种理由拒绝回家看望老人,有的甚至是不愿赡养老人,子女多的还互相推诿,还有个别年青人心怀不轨,进到偏僻的农村专挑那些文化低、见识少的老人骗取昧心钱。对付这些人就要让全社会的人共同来揭露、讨伐、制裁他们,并教会老人运用道德和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当然,绝大多数的家庭都能尽心尽责地孝敬好老人。可喜的是,有许多已经致富的年青人纷纷为自己村、社区的老年人或老年人事业捐资、捐物,,这些老板中有不少的人并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不图名利、默默无闻长年累月地为老年人奉献,如:有位叫肖俊华的老板为村里的的老年人事业捐款每年不少于2万元,并且是一捐就是20年,大爱无痕难能可贵。各村、社区常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活动。特别是在敬老月里,不少地方的老年人更是乐开了花,有走访慰问送慰问品、慰问金的;有办敬老餐的;有送戏、送广场舞表演的;还有送红包、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的等等。

四、让老年人体会到知足常乐,懂得感恩。现如今,国家对老年人是非常关心,年青人对老年人也是非常关爱,特别一些是已经致富的企业主更是不忘敬老。然而,有个别的老人不思知足、不懂感恩,把国家给他的高龄补贴和贫穷老人的低保当成是欠他的,国家给的所有好处他要一个人得完,有一项好处得不到就会在街上大骂干部;把老板们捐款办的敬老餐当成应该的,认为别人捐款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或是为以后选举拉票。当然,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非常知足和懂得感恩。笔者在老年节走访时遇到一位老年代表在座谈会上是这么说的(他的话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声):我们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出生在解放前,见证了我们国家从贫穷到富强。现在我们生活在这幸福的日子里,今天我们又聚在一起过着我们幸福的节日,我有几点感想:一是以前洗碗水都不舍得倒,到现在的不少人把一大块一大块的猪肉倒掉都不眨下眼;二是以前身上穿的衣服是补丁上面加补丁,到现在的人穿衣服洗过几道水就给来丢。三是以前不管是旱是涝收成好与不好首先要完税,到现在不管你种不种田国家都会给你补贴。四是现在到了60岁就有75元每月的养老金领,到80岁以上还有高龄补贴,有些人还在享受低保,治病有农合报销等等这都是以前没有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政策,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都是得益于共产党的英明领导。

五、让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关心老年人群体。俗话说,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不管你对老年人认不认同,他是存在我们社会中的一个庞大群体,不是政府的哪个部门工作人员恪尽职守或是哪个人捐赠些款物就能管理、治理好这一大群体,它需要我们全社会共同来关注、关心和参与,才能让所有的老年人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其实在许多时候,我们想关心老人,老人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让你担心,老人为减轻子女的负担,为子女带孙子不分昼夜;田间地头烈日下出现佝偻的身影;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家终日徘徊在垃圾箱门口......凭心而论,我们对老人又做过多少?可以说:老人对我们的爱,博大而无私;我们对老人的关心,渺小而稀少。因此我们对无论是如何的关心和关爱他们都不足为过。可喜的是我们随处都可见为老服务的志愿者,到处都听闻敬老模范和标兵的事迹流传,现如今老年人群体已普遍倍受关注,老年人的权益也进一步得到了保障。除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关心、关爱老年人外,政府有专门的部门,为老服务的社会团体越来越多,各界人士也越来越自觉地关注、关心老年人群体。

(作者系嘉禾县袁家镇干部)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