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益阳市赫山区委书记周卫星: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 作者:周卫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5-23 录入:朱烨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把握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深刻总结我们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价值取向和立场原则。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赫山将坚持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从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涵养“人民至上”的时代情怀。

一、在坚定信仰、站稳立场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一头接续已经迈过的光辉历程,一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在赫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再创佳绩、再立新功。坚定政治信仰,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首位,深刻学习领会“十个明确”,坚决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同向而行,自觉把对党忠诚转化为履职尽责、苦干实干、造福赫山的实际行动。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团结带领人民走好共同富裕之路。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参与者和受益者,以主人翁身份踊跃投身到乡村建设中来,从中不断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坚持党建引领,始终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深入落实省委全面加强基层建设“1+5”文件精神,探索推广“网格化+扁平化”及河、湖、田、林、路、网格“六长制”基层治理新模式,促推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走深走实,坚持以高质量党建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以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引领乡村振兴、护航高质量发展。

二、在巩固成果、发展产业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我们将从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点试验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新时代山乡巨变首倡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持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及时、精准开展帮扶,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抓好稳岗就业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真正做到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加持续、群众更有获得感。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推动村庄环境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为总体目标,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总抓手,全域推进“6+1”美丽屋场建设,大力推广“空心房”整治成果,加快农村厕所革命和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探索村民集中居住试点,创建更多美丽乡村示范村,着力打造农民群众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全面促推产业振兴。做强省农科院赫山兰溪大米产业研究院,做实中联重科全域数字水稻项目,推广农村土地数字化改革和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打造优质水稻全产业链,推动粮食产业规模化生产。围绕“一主五特”产业,加速推进“一镇一特”发展格局;用好箴言书院、胡林翼故居、现代农业示范园、智慧农业第一村等文旅产业品牌,推动特色产业差异化发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化肥减量等工作,推进传统农业绿色化转型。

三、在强化保障、提升效能中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是一项管全面、管当前、管长远的系统工程和一项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我们将坚决扛起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领导,形成强大合力,保障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强化组织保障。落实区、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以《赫山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为先导,以“1+8+10”组织领导体系和“3+9”示范创建机制为保障,建立起协调配合、无缝衔接、高效运转的工作运行机制,推动形成资源共享、思路共谋、责任共担、工作共抓的格局。强化规划保障。紧抓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系列机遇,坚持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整体推进理念,全力做实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历史文化传承、生态红线保护编制实用性规划,为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乡村治理体系“十个一”机制,镇、村、户达到“十有”的“4个十”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强化要素保障。激活“人、地、钱”三要素,让各类优势资源向农业农村加速集聚。聚焦人才支撑,引导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乡贤助乡、企业兴乡,着力引进一批会经营的企业人才、留住一批懂技术的专业人才、培养一批有头脑的乡土人才。聚焦用地支撑,以土地数字化改革为引领,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和各项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进一步释放土地潜能。聚焦资金支撑,强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用好农发投平台,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乡村振兴。


(作者系益阳市赫山区委书记;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红星云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