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2025年5月2日 星期五

陶建军:抓好“领头雁”队伍 全面加强基层建设

[ 作者:陶建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1730 更新时间:2020-01-23 录入:王惠敏 ]

——基于区级备案管理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中的“关键少数”,是落实“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第一责任人。为进一步把基层党组织“领头雁”队伍抓紧抓好,8至10月本人围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望城区现有138个村(社区),在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36人,在类别上,行政村90人,农村社区18人,城市社区28人。在年龄结构上,平均年龄48岁,35岁以下14人,占比10%,36至50岁63人,占比46%,51至55岁27人,占比20%,55岁以上32人,占比23.5%。在学历结构上,大专以上118人,占比88%。

二、主要做法

今年来,望城区委提出“着眼2021年集中换届,坚持一手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一手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着力把村(社区)“带头人”队伍“选好、育好、管好、

用好”,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实行备案管理。率先全省出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备案管理及后备力量跟踪培养工作规程》,建立“对象全覆盖、调整全流程、档案全要素”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制度,推行“凡进必审、联合考察、部务会研究”的工作机制,把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入的“政治关、标准关、结构关、程序关”,今年来已完成3批8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职备案以及全部在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备案。二是强化教育培训。率先全省组织全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分赴广东深圳、河南新乡等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学先进经验、学奋斗精神”专题培训,召开全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党课和学习交流分享会,进一步提高培训实效。三是加强严管厚爱。部务会成员和部机关中层干部联镇包村,协助联点区领导对重难点村(社区)实行挂牌整治。清理受过刑事处罚、存在“村霸”涉黑涉恶等问题的“两委”成员5名,改选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26名。开展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择优比选考录进乡镇领导班子。为全体“两委”成员购买养老保险进行补贴。四是储备后备力量。按照“素质优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比例适宜”的要求,率先全市储备50人左右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

三、存在问题

在备案管理实施半年来的基础上,当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队伍结构不优

(1)年龄趋于老化。在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36人,平均年龄48岁,51岁以上的有59人,占比43.5%,超过60岁的有6个。到2021年“两委”集中换届选举时年满55岁的有50人,占比达36%。任书记15年以上的有18人,最长的达23年6个月。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没有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

(2)来源路径不丰富。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70%以上为土生土长的“泥腿子”。退伍军人有19人,大学生村官有3人,具有经商办厂经历11人,三类人员共占比约24%。选调生、第一书记、回乡大学生等类型的村(社区)干部很少。

(3)后备干部不优。后备人才库在首次建立之初由于条件有限、把关不深不严,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不多。部分村(社区)后备力量不足,存在选拔难、配优难、留人难现象。

(4)“一肩挑”比例不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居)委主任的34人,占比25%。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一肩挑”的仅有9人。

2.能力素质不强

(1)政治素养不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整体政治素养不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记得不深不牢、用得不细不多;抓党建“第一责任人”意识还不够强,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有的党组织书记对下设党支部过问少、参与少,率先垂范作用发挥不明显。

(2)综合素质不高。主要表现为惯用老套路、旧办法,治理能力没有跟上形势变化。对乡村振兴和城市基层治理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矛盾研究、把控、化解能力不足。同时,党组织书记队伍的规矩意识、法治意识、创新意识还需加强。

(3)政策业务不熟。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对政策业务认识不系统或有偏差。有的对基层党建工作要求不熟悉,“三会一课”的要求说不清道不明,对支部“五化”建设、“三零”社区创建没有明确概念。有的“偏科”严重,只对拆迁“感冒”,别的知之甚少。

(4)带富能力不强。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发展经济的魄力和能力不足,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不多,一些村集体经济发展迟缓,长年没有明显改善。村级财务管理还不够严,有的村负债问题突出,村级民主管理有待加强。

3.组织领导不到位

乡镇(街道)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意识不强,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发挥不够,队伍建设散弱乱现象较多,由此引发、衍生出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意识不强,抓班子带队伍不够,违纪违法现象时有发生;后备力量培养不足,班子队伍战斗力不强。发展党员工作把关不严,个别村(社区)党员发展“近亲繁殖”;一些村(社区)在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党内政治生活上不规范、不严肃等。

4.待遇保障不够

当前待遇保障仍与工作需要、干部期望之间存在差距。特别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普遍对卸任后的生活保障提出了后顾之忧,村(社区)干部普遍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注度、期望值比较高,针对购买、补助不平衡的情况议论较多。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认为,身份上作为“不是干部的干部”,没有编制,没有干部待遇,定位比较尴尬,服务群众底气不足,经济待遇吸引力不足。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既有个人方面,如理想信念弱化、宗旨意识淡薄,斗争精神不强,看摊守业思想较重,为民服务的动力、能力、信心不足;也有外部环境方面,如城市化快速发展进程中,“新望城人”大量涌入,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任务更重;还有组织管理方面,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管理手段不多、措施效果不强、触角延伸不够、日常监管不严,队伍管理失之于宽松软,管党治党的责任压得不实等。

四、工作建议

(一)思想上要看得更重

各级党委要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区县(市)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统筹管理,着重培育。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全面加强基层建设的若干意见》(湘发〔2019〕13号)和5个配套细则,制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建设考察办法,切实加强政治引领。压实乡镇(街道)直接

责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

(二)工作上要抓得更紧

优化区级备案管理。严格备案流程,加强检查指导,扩大考察接触面,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前置审查和把关的主动性,落实备案管理各级各部门责任,真正把住政治关、素质关、程序关、结构关。持续建强后备队伍。加强源头建设,坚持优中选强建立村(社区)后备人才信息库,建立竞争择优机制,健全培养锻炼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探索制定乡村人才回引政策。培育一批“干事创业担当强、产业发展思路清、为民解难办法多、修身立德口碑好”的高素质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统筹加强培养锻炼。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培训纳入区县(市)党员干部培训计划,坚持需求导向,每次至少组织1次区级集中轮训。对新任党支部书记进行任职培训。探索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内异地任职、跟班学习等培养机制。加快推进“一肩挑”。2020年实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与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比例达到50%以上,2021年换届时达到100%。

(三)待遇上要保障更优

实行报酬与工作实绩挂钩,采取基本报酬加绩效考核奖励的方式发放。村党组织书记基本报酬按照不低于我区上年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确定,实现“一肩挑”的按2.5倍确定。考核合格的年度总报酬不低于本地乡科级副职的工资水平。在统筹省市财政资金基础上,按每人最高3000元标准对所有村(社区)干部购买养老保险给予补贴,着力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落实提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交通意外及重大疾病保险、健康体检、加班补助、心理咨询等关怀政策。

(四)组织上要管得更严

持续开展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加强巡视巡察和督查指导,实现一个任期内对村(社区)巡察全覆盖。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管理监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严肃追究相关负责人责任,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综合评价等次不得评为“好”。逐步完善核定村干部个人档案,由组织部门统一管理。

(五)成长上要用得更好

畅通上升渠道。常态化选拔村党组织书记进乡镇领导班子,畅通晋升通道。一个届期内至少开展2次选拔工作。从“两委”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和事业编,对连续任满3个任期、表现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择优考核招聘解决事业编制身份。推行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员额制管理,坚持逢进必考,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职业化发展。注重政治激励。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组织参加有关会议、听取报告、参观生产等,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人翁意识。坚持典型引领。利用“新时代

新担当新作为”干部选树,加大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树比例,树立实干导向,鼓励担当作为。每年按照不少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数5%的比例,确定一批“传帮带”人选,纳入区委党校、雷锋学院等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师资库,让村(社区)书记队伍成就感、获得感、归属感更强。

作者系望城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