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孟令昌:解决农村“三大怪”是扶贫工作的关键

[ 作者:孟令昌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0-01-06 录入:王惠敏 ]

思考问题是基础,发现问题是能力,解决问题是水平。笔者在扶贫工作中走访了许多、调研了许多,也思考了许多。仅在中国农村经济建设发展领域来说,当今农村存在“三大怪”,一怪农民守望土地要买菜,二怪村庄利用浪费一大块,三怪水流环境有破坏。让大片肥沃的农田生产出更好的农作物,使农业产品的“性价比”更高一点,还有很大的空间;把农村的老房子、旧屋子盘活起来,规划合村并居,还有很大的空间;让农村的树林、坑池生机盎然起来,环境优美起来,还有很大的空间。这些都是眼前脱贫致富、全面小康的短板,应认真思考琢磨。

一、农民守望土地要买菜

土地是农民的希望,农民守着自家的土地,不精耕细作,种出日常消费的蔬菜,而有心到集市上买菜,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的经济负担,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应该是公认的实事。同时,大家知道,玉米每亩约种3000棵,亩产量约500公斤,玉米价格每斤约1.00元,每个玉米产量也就0.4斤,也就是每个玉米约0.5元;但是嫩玉米能卖到每元1个,所以说农民卖嫩玉米要多增加一半的收入,但是极少农民去做,每亩玉米宁卖1500元,也不去卖3000元。如果改种猕猴桃,猕猴桃亩产量约3000斤,每斤约6元,每亩收入约1.8万元,除去2-3年的等待期,每亩收入约6000元,也比种玉米好很多。这难道不是农业的“性价比”有问题吗?

二、村庄利用浪费一大块

中国农村有许多成了“空壳村”,特别是老房旧屋,残垣断壁,新房旧院,相互交织,宅基地闲散静寂,这也是不争的实事。奇怪的是村庄土地浪费着没有问题,如果有人利用起来、建设起来,占用起来,就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问题,由于各家庭和家族之间,意见不一定统一,价格不一定接收,导致在农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垒起院墙挡自己的道的事常常存在。村班子能把异化思想化同化,进行村庄规划、合村并居那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水流环境有破坏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村有穷村的困难,富村有富村的无奈”村庄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从 “低沉期”走向“朝阳期”,让农民生活中有笑脸,让群众脸上有笑容,必须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的坑池即不种藕也不养鱼;村庄的树林,即不成排也不成行;村内的道路,即不干净也不通顺,这些现象还是大量存在的。所以说没有村庄规划,就难有全面小康,村庄规划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之路。要想实现并保持全面小康,必须树立村庄的小康思想观念,让农业、企业和商业在农村有序健康发展,一定要深信农村无粮不稳,无企不兴,无商不富的思想理念,把农村的全面小康保持下去,形成习惯。

由此,笔者编发了中国农村全面小康132字工作方针,以供参考。

全面小康132字工作方针:

实事公示兑现,村规依法健全。

大路宽敞方便,房屋秩序井然。

树木整齐经济,坑池有效利用。

沟渠灌溉全面,排水系统流畅。

村庄道路平坦,公园广场也有。

教育卫生齐全,保障老幼到位。

文化文明村官,党员作用明显。

生活文明进步,热情团结和谐。

便民服务电话,箱簿沟通建议。

水电有线网络,燃气暖气空调。

账目年年公示,安居乐业发展。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