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曾天赐:扶贫领域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浅析

[ 作者:曾天赐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7-19 录入:王惠敏 ]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随着扶贫脱贫步入攻坚期,难度大且任务艰巨,中央、省、市和县先后密集出台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相关文件、意见和措施,吹响了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冲锋号,切实为基层减负。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基层干部任务重、压力大, 却又被形式主义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增加了不小负担。以前我们经常抱怨“开不完的会议,不是在开会, 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填不完的表格、今天填完这个表明天又来另外一个表,有时一些数字反反复复填多次”“迎不完的检查,有时候村里一天来两三拨检查组”,究其实质就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有种身受其苦、身陷其中”之无奈。

一、基层现状

之前工作中存在着“三多一急”:组织会议多、制发文件多、迎接检查多、工作任务急。现在切实精简了会议文件和填表报数,村填表报数、收文数量大幅减少、会议频次由一周一两次变为每月一两次左右,督查检查都大幅减少。

以前有些考核不看实际工作成效,只重视迎检资料,以资料多寡、“痕迹”是否明显来定绩效、排座次,扶贫工作队和村组干部放弃休息时间,找资料、补台账、挖空心思编数字,加班加点熬夜。现在的考核都是要求逐村逐户入户调查,看是否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具体问题和困难,贫困户缺少什么,需要什么,有没有落实和解决。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等也与贫困户脱贫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户受益,让贫困户认可。

以前一天之内有多个单位、部门过来检查,各个部门间的工作很多具有重复性,彼此之间却不共享互通,只是让基层干部去跑腿,不仅增添了他们的压力,也让贫困户有时很厌烦。每个部门都要去一次村里,使得一些考评成了走过场,现在是以日常工作评价和合理认定考核结果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设定考核体系,各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一次考评就可以了。

以前来督导督查的人比抓落实的人还多,问责滥用,不单是处分扶贫干部,派出单位年终考核也都要受到很大影响;除了日常的无数检查, 还有督查、暗访应接不暇, 导致在基层基本都在应付检查,而现在督导督查也都大幅减少了。

以前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 干部跟贫困户还没聊上几句, 就先忙着拍照合影发到单位群;微信工作群变成了图片群;上级督查要看开没开会、布没布置、研没研究、有没有会议记录, 过度要求过程留痕。很多考核只看痕迹,一检查就翻材料,村里每张贴公告,都要先拍张照片。留痕本该是倒逼开展工作的手段,反而成了怕被问责的自我保护手段。宣传、培训、教育类工作是处处留痕的重灾区。现在考核人员能够真正花时间、沉下身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去检查基层工作实效,基层干部也无需在‘留痕’上劳心费神了。

二、存在的问题

基层负担过重的症状在下面,但根子在上面。如果上级各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积极回应基层关切, 坚决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 切实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从提供材料的忙乱中解放出来,从而实打实地为基层松绑减负。

三.对策和建议

为基层减负, 领导带头是关键。种种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 危害暴露在下面, 而源头来自于上面。上面不担当尽责, 就会把责任推给下面;上面搞官僚主义, 下面就会出现形式主义, 基层负担就会源源不断产生。

1.让工作更加人性化, 如少一些周五下午安排工作、周一上午要结果, 节前最后一天安排工作、节后第一天要结果。

2.整合市县各单位信息资源, 建立大数据中心, 打通部门壁垒, 建立数据查询机制。

3.会议能合并的合并,注明会议结束时间和部门发言时长, 讲话发言直奔主题。微信群等信息化负担也要重视, 加以限制, 严禁过度留痕。

3.时刻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合格与否的标准。

4.检查考核应多看工作效果、方法、手段及过程, 少看或不看纸质材料、台账。

5.检查工作看实效, 不要在档案美观程度上抓,比如一户一档和扶贫手册填写稍微涂改其实很正常,一成不染反而显得很假。同时有时贫困户少签或者漏签了一个名字而追责确实有点矫枉过正,而是应该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议扶贫干部或是帮扶责任人工作实绩的标准。

6.少一些排名考核, 多一些群众意见。少一些台账资料, 多一些实地感受。少一些单兵督查, 多一些综合督查。

7.多给基层一些发声的机会, 多用鼓励的方式减轻基层同志精神上的压力。

8.为干事者撑腰要抓落实, 容错机制很有必要。

作者系资兴市财政局驻村帮扶工作队 曾天赐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