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杨伟民:过早鼓励农民工大量回乡会降低社会生产效率

[ 作者:杨伟民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03 录入:王惠敏 ]

8月1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原副主任杨伟民认为,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过早鼓励农民工大量回乡,不仅他个人的收入会减少,全社会的生产效率也会降低。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首要控制的是功能而非人口

杨伟民认为,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宏观背景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大幅度减少,应对策略之一是要扩大劳动数量。但是扩大劳动数量不是说要增加每一个劳动者一天或者一周的劳动时间,而是要增加劳动者一生的劳动时间,这对中国是非常有益的。

我国有2亿多农民,不少农民工40多岁就回乡了,所以这些农民工一生就减少了工作20年,少挣了20年的钱,这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杨伟民说。

因而,他认为,中央提出的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首先要控制的是功能,而不是要控制人口,”功能不来了人也就不来了”。

不恰当地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回流农村会影响国家竞争力

针对现在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回乡创业的举措,杨伟民认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已经下降,如果过早鼓励农民工大量回乡,从个人角度看,他一生的收入会减少;从国家角度看,全社会的生产效率就会降低。现在城市特别是东部地区的制造业用工严重不足,有的地区不得不到辖区的农村动员有劳动能力的人再进城。他说。

杨伟民强调,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的制造业,但是今后谁来务工?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如果不恰当地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回流农村,最终影响的是国家竞争力,长远来看还会带来社会结构失衡问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南方都市报 2018-08-0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