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尹稚:国家中心城市更需要发挥集聚作用还是辐射带动作用

[ 作者:尹稚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8-01 录入:王惠敏 ]

中国作为一个广域大国,需要更多的国家中心城市出现,仅靠就地、就近城镇化,只能解决基本的社会保障和生存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还是要靠更多大城市的出现。可以想象一下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如果没有深圳从小渔村崛起变成一个庞大的都会地区、没有浦东这个以农业为主的松江县城变成一个庞大的新上海、没有大量的新区的建设,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会是什么样子?

作为一个广域人口大国,我们的中心城市不是多了,而是远远不够。美国的领土面积与我们相近,但是美国可以称之为国家级、世界级的中心城市有五十多个,欧盟也拥有同等数量的中心城市。那么,中国的中心城市至少要发展到三、四十个,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国土级别的均衡发展、利益共享。

中心城市的发展形态和发展模式可以有多种选择。现在大家谈中心城市色变,或者说对这个词比较恐惧,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对像北京这样的单中心城市的观察。北京是个非常典型的单中心城市,而且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缺少区域协同和区域合作的城市。国家中心城市既要发挥强大的经济要素、文化要素、科技要素的聚集作用,同时要承担繁重的区域协同作用。

所以,在中心城市以外还有两个圈层,跟辐射带动作用有关系。

1、一个是都市圈,就是跳出中心城市来看城市,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协调功能配置、人口分布、产业差异化发展和功能空间使用的差异化布局。这可能是一个一两个小时交通圈的概念,是中心城市在聚集要素的同时,又能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第二个层面。

2、还有一个更大的层面就是城市群,可能一个城市群就不只有一个中心城市了,有的可能会有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中心城市,在更大的地域尺度上发挥区域性聚集带来的外延效应、扩散效应和辐射效应,带动更大地域发展。

所以中央当年提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要以城市群为抓手,其实是希望在有限的地域聚集更多的经济要素和人口要素,来缓解国土上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

中国的城市群究竟发育到了什么程度?他是个主要抓手,也是一个远景的蓝图。应当看到中国相当一部分城市群其实处于非常初级的形态,甚至是处于画饼的时代,缺乏实质性的支撑点。目前我国的城市群只有长三角的发育程度最好,它现在所有的工作都可以从城市群角度去入手。珠三角大约排在第二位,它既有中心城市需要进一步强化的问题,也有城市群应当进一步互联互通、密切联系的问题。但是对于其他更多的城市群而言,第一它得有更坚强的中心城市支撑,第二,有了坚强的中心城市支撑后,要先把它的能量扩大到都市圈的范围,然后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概念。

中国广域地区的地域差别很大,它一定是不同地域不同施策的进程。但是针对三种不同发育态势的城市群而言,强化中心城市职能,恐怕都是必要的。中国最好的中心城市拿到国际的城市竞争当中去比,仍然还有无数的缺项和漏项,有大量的短板存在,需要在聚集的同时强化区域协调。

作者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清华城镇化智库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