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总体形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公益、精准、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的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而法律服务网络覆盖不全、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显现。如何让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只需“打一个电话、上一个网站、进一道门”就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如何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打造线上线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功能,提供更便捷、更规范、更普惠、更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本文仅以乡镇(街道)级为例,作出如下研讨:
强化基础保障,构建有力的落实机制。以乡镇(街道)司法所为依托建设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协同镇综治办、法律服务所有单位统筹推进本辖区民事纠纷多元化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法律顾问与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将公共法律服务站真正打造成推进区域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前沿阵地。
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服务保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是堵塞漏洞、防治类似问题重复发生的根本举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应建立公开公示制度、工作台账制度、首问负责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及服务承诺等制度,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按照“严、精、细”要求,加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建立从始到终、无缝链接的工作流程,优化各项服务保障的工作运行程序。尤其注重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对不执行制度的人和事采取刚性措施,严明纪律、严格奖惩,有效地增强制度的约束力,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持续动力和有力保障。
创新工作方法,多形式开展法治宣传。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要致力于打造特色普法宣传品牌,完善“12348”法律服务热线,搭建“网上学法、微信送法”普法平台,广泛推广“一乡一微群、一群一顾问、一月一主题、一周一案例、一日一推送”“五个一”微信普法新模式,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让群众获得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强化工作措施,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援助。大力加强法律援助的社会宣传,推进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实现一乡(镇)、一村(社区)法律顾问全覆盖。着力构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扩大援助范围,推进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实现“应援尽援、应援快援、应援优援”。
打造新型服务,优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依托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及时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设立群众接待窗口,第一时间接待群众来访,并对群众诉求安排专人负责到底。对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室所接待的矛盾纠纷及时汇总化解,工作时间外要通过电话、网络(QQ、微信)等及时解答群众咨询和求助,致力于打造“网下+网上”的新型服务载体,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第一线。
扎实搭建乡镇(街道)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使公共法律服务走向乡村,实现全覆盖,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南江县司法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