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星:关于做好新时代县(区)级财政工作的思考

[ 作者:黄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5-30 录入:吴玲香 ]

——以怀化市鹤城区为例

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这一财税体制改革目标。这一目标已在逐步落实之中,但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财政定位还有一定差距,距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更是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因此,在党的十九大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财税目标任务。这一目标任务的确定,对财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作为县级区的鹤城区,在财政工作上仍存在完成收入任务难度大、支出保障压力大、政府债务运行风险大等困难。从宏观上看,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还不够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成本倒挂。从微观上看,区级产业基础薄弱,税源结构单一,缺乏主导产业和骨干财源;工业投资增势疲弱,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不足;重点项目开工不足和投资强度减弱,税收收入增速呈放缓趋势,完成财税收入任务难度大。由于收入的增收困难,加上区级财政属于“吃饭型财政”,对上级的依赖度高,致使区级刚性支出保障压力巨大。同时,受国家融资政策趋紧、融资行为规范以及融资问责力度加大等因素影响,全区政府性债务偿还压力加大。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破解财政发展的瓶颈,做好新时代下的财政工作,怀化市鹤城区财政部门紧密联系财政改革发展实际,找准工作定位,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集中精力围绕“五个第一”,全面做好各项财政工作。

一、把财政增收作为第一要务来抓

组织财政收入始终是财政工作的核心。全年收入任务完不成,支出就没有来源,民生保障、支持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收入征管部门一定要把财政增收作为第一要务来抓。今年区财政收入预算是:公共财政收入安排12.73亿元,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安排6.72亿元,增长8%。完成这一硬性目标任务,要突出做好“三个强化”:一是强化财源培植。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财源培植上,对生产性、经营性和有就业、有税收而且成长性好的项目要给予积极扶持,确保财政持续增收。要主动服务“产业项目建设年”和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提升行动,积极对接省“三个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九丰现代高效农业园、怀仁博世康健康产业园等项目运营达效。大力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好区级产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强化量质齐升。跟进中央税改动态,按照全省“收入科学征管三年行动”、“收入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要求,进一步健全财税征管机制,强化综合治税信息平台数据分析,提高协税护税、综合治税工作质量。推动国地财深度合作,强化科学调度,做好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的税源预测分析和纳税评估,切实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在确保不减少可用财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提高收入质量,规范非税收入征管,坚决完成市定非税收入压减目标,实现财政收入量质齐升。三是强化向上争取。紧盯国家“一带一路”和省级“产业项目建设年”战略机遇,瞄准国家最新政策走向和资金投向,加大对上汇报衔接力度,以更加主动的工作吸引中央和省里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扶持。针对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形成的财力缺口,争取上级财力转移支付支持。积极争取脱贫攻坚、交通水利建设等方面的项目资金,积极争取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额度,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二、把改善民生作为第一目标来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动适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不断创新财政政策和投入机制,统筹做好民生改善工作。一是保障好社会事业发展需求。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等一般性行政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用于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推动省市确定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和支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求。继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推进消除“大班额”和“全面改薄”。健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适时调整城乡低保、优抚对象补贴标准,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落实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促进创业就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文体事业发展。二是保障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求。继续加大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完善政策扶持措施,强化财政支农投入使用监管,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努力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三是保障好生态环境整治需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积极落实节能减排财税政策,灵活运用PPP、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环保事业发展,切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来抓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既要加快推进自身财税改革,更要充分发挥财税改革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支持、引领和带动其他领域的各项改革。一要深化财税管理改革。要以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预决算公开、公务卡改革、财政直接支付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改革、“三公”经费管理改革以及财政专项资金等管理改革。继续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管理,探索财政支持公共服务保障的新模式;大力推进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鹤城建设和发展,缓解区级财政压力。二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妥善处置“僵尸企业”。落实各项减税清费政策,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健全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三要支持区级重点领域改革。支持“放管服”改革,推进群众办事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支持教育改革,完善城区学校招生办法,着力解决“择校热”突出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完成基层社改造和建设工作。支持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先照后证”等登记制度改革。支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地“三权分置”改革。

四、把强化监管作为第一职责来抓

财政资金的使用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财政部门不仅要生财有道,更要管财有方,务必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规范运行和日常监管。一要切实化解债务风险。加快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化解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规范PPP项目运作,打击非法集资行为,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二要切实加强预算执行。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切实加快预算支出进度和加大盘活存量资金力度,实行预算单位年底关账结余结转资金全部收回财政统筹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三要切实推进绩效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财政制度和财政综合管理等领域,突出对社会关注、政府关心的重点民生资金、扶贫专项资金等重大专项支出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削减直至取消低效无效专项资金。四要切实发挥财政综合监管职能。综合运用财政专项督查、会计专项检查、非税稽查、财政内控管理等手段,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监督”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对扶贫、民生等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运行。

五、把锤炼队伍作为第一保障来抓

做好财税工作,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政治工作的高度决定了财政工作的高度,财政干部职工要牢牢把握财政工作的政治方向,不断强化“四个意识”,保持政治上的敏锐,保持政治上的自觉,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在抓工作的具体环节上,要服从服务大局,强化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本着对区委政府负责、对老百姓负责的态度,切实把政府债务管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二是要持续转变工作作风。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财政部门是在替党委政府管财,更要严格要求、严格自律,积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纠四风、转作风,坚持从具体问题抓起,坚持标本兼治,扎紧扎牢防范不正之风的制度笼子。三是要守住廉洁从政底线。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推进财政源头反腐机制建设,加强对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管,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对干部常督促、多提醒,引导干部调整好心态,慎重用好手中的权力,防止在廉政上栽跟头、犯错误。

(作者单位:怀化市鹤城区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