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为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完善、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的不断兴起,掀起层层巨浪,对传统产业进行更猛烈的无情“冲击”,“恶狠狠”地把一些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摔成尘雾和碎末,甩到苍茫商海悬崖,销声匿迹,淹没在历史舞台。
作为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黔东腹地,作为200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万山区,积极用好用活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支持万山转型发展等政策措施,在成功探索实践“工旅结合”、“ 农旅结合”转型发展模式的基础上,于2015年开始“追捧”农村电子商务,把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万山“产业原地转型”的又一抓手,作为农村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谋划布局,并创新发展理念,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实施了“机制+政策”“平台+能人”“服务+特色”的农村电商“3+”模式,推动农村电商加快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民创业就业问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目前,“农村淘宝”服务站覆盖了所有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
2016年8月,万山区获得贵州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电商生态城获得省级电子商务十佳示范基地。去年,获得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其主要做法及成效如下:
一、“机制+政策”提动力。一是机制给力。成立区电子商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区工业和商务局、区供销社所承担的电子商务职能,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了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促进局,在9个乡镇(街道)分别设置电商服务点,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求,招聘了11名电商专职人员,构建起“县乡两级联动基地(企业)”的农村电商服务格局。二是政策发力。出台《万山区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工作方案》、《万山区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等配套文件,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制定34条电子商务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村草根电商创业扶持力度,每个新开业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获2400元物资扶持和12个月2400元的资金补助。三是奖励助力。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村淘宝”等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建设,以及对从事电商先进示范个人和企业给予扶持奖励。
二、“平台+能人”破瓶颈。人才、物流、农村传统交易习惯是一个地方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好的瓶颈问题。万山区在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实行“平台+能人”带动机制,逐步壮大电商专业人才队伍。一是引进电商领军团队自建平台。成立了万山区亿创电子商务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为国有独资,负责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经营万山区电商生态城,打造网商园、孵化园、服务园三大板块,分三期建设,已建成一期建设占地10000平方米。规划二、三期建设面积19万平方米,项目建设成后,将形成集电商“项目+人才”孵化中心、流转中转中心、网货供应基地、网商孵化基地、人才培育输出基地、文案策划摄影基地,能提供运营指导、产品对接、电商平台资源对接、代开网店服务及人才输送等为主要特色的电商生态服务体系。区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电商人才团队建设,面向全国招募1名“百万年薪”经理人组建工作团队,负责公司的运营管理。工作业绩考核上,按照企业标准,重点考核企业入驻率、孵化成功率等市场指标。目前,电商生态城已招商引进华众、邮乐购、中拓电子商务、华商街等28家企业,入驻率达100%,工作日开门办公率达100%,现已成为万山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二是引进成熟平台培育本土电商精英。2015年5月,万山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了农村电子商务合作战略协议,为农户建立商品代购产品代销平台,只需“一个铺面、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农村青年在家就可以开设“农村淘宝”服务站,“触网”创业,首批6家服务站于2015年8月开业运行。万山镇“农村淘宝”服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开设“黔乡百味”网店,把本地农产品进行包装销售,成为本地电商“领头羊”。经过这几年的奋斗,华茜2018年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打造“现代学徒制”新型项目孵化模式,网店数量从原来的6家到100家,电商企业也从原来的4家到24家。目前,已完成农村电商服务站布点70家,合伙人人均月收入近8000元。三是多元合作建立电商人才孵化器。万山积极构建集电商项目、仓储物流、中介代理策划、第三方电商服务机构为一体的电商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万山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万山电商生态城和万山电商业务培训中心等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开办电商专题培训班。与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展电商技术、人员、平台和项目合作,引进淘宝大学河马电商学院,共同打造具有万山区自身特色的电商专业培训模式,并与贵州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开展“理论+实战”的新型教育孵化模式;建立多元化、全方位的电商学习平台,打造电商从业者的“加油站”。目前,共开展培训20次3000余人,其中培训带动创业就业、企业转型人员1260人。
三、“服务+特色”树品牌。一是塑造农村淘宝“达人”。着力在“农村淘宝”延伸服务上做探索,通过万山镇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结合实物交易、赶乡场等习惯,增加线下体验、物流中转站和人员培训等服务,让农户放心网购,帮助本地青年从电商“菜鸟”迅速成长为“达人”。农村电商营业额实现由单月10万元到100万元的跨越增长,2名万山农民淘宝创始人成为全国“金牌”讲师。二是打造农村淘宝“狂欢节”。成功举办首届万山淘宝年货节,由300余商家参展线下销售和“农村淘宝”服务站合伙人实行线下选物、线上下单的形式售卖商品,以折扣让利吸引农民通过网购置办年货,实行购物“参与式”抽奖,设置了房子、车子等奖品,吸引人气8000人次参与,活动期间实现交易金额400万元。三是打造地方“商标”。坚持产品特色化、品牌化路径,依托高楼坪乡、鱼塘乡建成4个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总投资5亿元,年生产优质蔬菜3000万公斤以上和蔬菜种苗1000万株以上的九丰山地高效农业综合体、6000亩刺葡萄基地、100000多棒食用菌,各乡镇均建成1000亩以上的标准蔬菜大棚、10000亩以上香柚基地,区内企业注册了“刘姐红薯片”“跑山牛肉”等商标,为网上农产品构建起“品牌”保障。四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按照“电商+朱砂工艺品+文化旅游”模式,依托万山独具特色的“朱砂文化”培育发展朱砂工艺品,出台《万山区扶持朱砂工艺产业园发展优惠政策》,建立朱砂工艺品产业园,在万山国家矿山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建成了朱砂工艺品020体验店,如今朱砂工艺品已远销北京、山东、湖南、江苏、浙江和云南等地。万山镇电子商务中心负责人华茜就是电商创业典型之一,其2016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仅“双十一”期间就完成销售33万单,业绩荣登贵州地区榜首。2017年的销售势头更加猛烈,光是前5个月就超过400万元,年底更是一举突破千万元大关,同年4月10日,万山镇服务站点受到CCTV焦点访谈栏目的采访,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做农产品上行,真正惠农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因此,其电商服务中心斩获“贵州省科技型企业”“贵州省百强店铺”等荣誉,她本人也被阿里巴巴集团批准为“全国第一批讲师”。2018年,她当选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万山区农村电商发展“3+”模式及成效受到国内多家知名主流报刊媒体的跟踪宣传报道,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贵州日报、今日头条、新浪财经、贵州经济信息时报,等等。万山区电商“3+”模式被人民日报和贵州日报进行了专题报道。也被贵州省委工作交流刊发,得到贵州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的高度评价。
贫困落后山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还是处于摸索启动发展阶段,还有一大段“长征路”要走,探索创新“正在进行时”,“摸着石头过河”奔前景的“空间”还是很大。不管怎么说,万山区的探索实践,为我们贫困落后山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现成的做法、经验、模式,让我们贫困落后山区少走弯路,让我们贫困落后山区更好地“弯道超车”、后发赶超,赶上发达地区的水平。下步还需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加快特色电商主体培育。积极引导商贸流通、农业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开展网络零售,加快转型升级发展。鼓励中小型网店创业创新,支持大学生和回乡创业青年积极开办网店销售农特产品、朱砂工艺产品等,培育一批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依托九丰农业博览园雄厚的蔬菜种植、加工、检测、研发技术支撑,打造一批具有万山地方特色的“三品一标”农特品牌、朱砂行业标准品牌,通过专业团队的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手段,提升万山产品的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鼓励“跑山牛”、刘姐薯片等特色农产品企业,广泛利用电商渠道营销,推动传统企业和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培育一批以优势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深化农村“三变”(整合盘活各类资源和资金,变资源为股权、变资金为股金、变农民为股东)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搞一场场深刻的产业革命,拓宽新型农业销售渠道,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使其更具规模化、集成化,实现“接二连三”。凭借贵安新区大数据这一有利优势,打造智能终端农业集聚区。依托“云上贵州”服务平台,抓好农村智慧乡村建设,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与农家乐、招商引资、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平台建设融合发展,与“铜仁梵云”多维空间有机结合。拒绝污染,处理好污水和垃圾,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开展好“六绿”行动(绿道绿水绿城绿景绿园绿村),培育生态茶、中药材、生态水、特色农产品、特色工艺品、特色文化、特色旅游等一批示范基地,成为国家农产品有机无公害示范区县、国家农产品标准化创建区县、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区县、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区县、国家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县、国家健康水都。狠抓农产品铜仁品牌打造,完善“铜货”供给体系,打造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地理标志产品、特色网货产品。三是完善物流网络建设。健全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实施城乡物流共同配送项目。配套建设完善区级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级物流配送站点,强化流通领域监管,促进物流配送体系更加健全,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瓶颈。创新“供销社+互联网+电商”等新型商业运行模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利用淘宝网特色中国--铜仁馆、京东商城等主流电商平台,推动网货下乡,农货进城,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走向全国、走向全球。四是组织实施“贵州省农商联动示范县”项目。以与加拿大列治文市成功签订友好城市为契机,在电商生态城建立加拿大产品博览馆,通过电商平台打造加拿大农特产品进口和全国农特产品出口的双向联动模式。结合加拿大农特产品馆和智慧城市指挥中心,组织开展农商联动运营示范县创建活动,建设“农商联动”运营中心、指挥中心、调度中心、展示中心,负责“农商联动”网站的建设运营,搭建溯源体系,建立数据库,衔接物流体系,把控产品质量、有效对接和维护供销端,以免收服务费的亲情服务为动力,提高消费者粘性,提升消费者体验,积极创新探索“农商联动+民商互动+商旅合动”的万山区“农商联动3+”模式。
(作者系万山区人民政协委员)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