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傅常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为何能够促进地区三产融合

[ 作者:傅常智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06 录入:王惠敏 ]

我国农业生产目前存在质量相对较低、食品安全风险系数高、组织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正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转型期。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具有技术成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比较规范、产量稳定、质量保证性强等特点,在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对区域内产业融合的推动作用愈发显著。

农业产业集群是一种具有资源依赖性、区域空间性、产业集聚性、组织(主体)合作性、优势互补性、连接网络性的农业有机群落。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强调在注重农业基础地位的前提下完成三大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由单纯的农作物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及服务业等领域拓展和延伸。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功能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实现三大产业结构及各项基础设施在农村空间集聚,凭借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城乡通联,构成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完整工业链实现农业的集群化、网络化发展,进而促进农业附加值的上升和农民的增收。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通过开发、拓宽和提升农业的潜能,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法生产出本地化、可持续、替代性食物并提升农业或农村的生态、旅游观光、文明传承等。

✩在技术和制度环境演变的作用下,农户企业化、企业网络化的演变机制改变集群的空间景观。

✩技术越先进,分工越细化,企业数量越多,企业间的网络越多样。集群或产业经济景观的重构,导致集群空间功能发生改变。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促进“三产融合”并非三大产业的简单相加,而是着重强调农业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以及三大产业间的相互依存和制约联络。

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要素

——以河北南和设施农业产业集群为例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以人为创造要素为主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以人口为主、气候、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初级生产要素。高级要素对产业的创新驱动阶段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初级要素能够提供初始竞争优势,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条件之一。

✩南和县属暖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大陆性气候明显,天气过渡性突出、变异性显著;潮土亚类是南和县的主要土壤,分布于全境,占土壤总面积的92%;南和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519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45038公顷,总产量28.24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473公顷,总产量53.33万吨;有设施农业设施3.17万个,占地面积2668公顷,实际使用面积2135公顷。

✩2016年,南和县生产总值达到56.8亿元,年均增长12.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8个,销售额21.82亿元,农业产业化总量32.47亿元,农业产业化经营率63.8%;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4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59亿元;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16.25亿元,比2013年增长3.7%;

✩距京珠高速(G4)邢台南出口12公里,距107国道18公里,并有2条连接线与之贯通;距京广高铁16公里;与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济南、郑州距离均在400公里以内,是邢台市唯一的铁路、公路、高速三路交叉口和煤炭运输的重要通道。

内部市场需求决定着产业集群在“三产融合”进程中的方向。

✩对农业生产的需求: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粮食∶蔬菜∶肉类的食品消费结构比值由以往的8∶1∶1 向4∶3∶3转变。

✩基于“京津冀一体化”重大战略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供给。

✩对农业社会和生态价值的需求。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个性化消费成为主流,食品安全和生态改善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相关产业的支持是产业融合背景下新型业态发展的支撑基础。

邢台有很好的工业基础。邢台工业以新能源、建材、煤盐化工、钢铁、冶金、机械制造、汽车、食品等为主,已经形成县县都有省级工业园区的局面。是以装备制造、煤盐化工、新能源、汽车工业、新型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

企业战略是新型业态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在产业融合的背景下,致力于引领区域内农业供给侧机构性改革。

✩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发挥邢台作为冀南地区中心城市作用,引领冀南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基于邢台“一城五星”战略发展,特别是10分钟生活圈的都市农业功能完善,肩负更多城市保障的服务性功能。

✩着眼于南和定位为河北省先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基地与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需要依托嘉年华的科技示范、平台搭建、模式创新,全面提升南和农业产业发展。依托嘉年华人气带动沿中兴大街一线的休闲农业及创意产业发展。

✩作为农业经济综合体核心启动区,通过新模式、新科技、新创意的全新发展理念,引爆并撬动区域整体发展。

✩依据中国农业发展近况,借助大中城市圈的区位市场优势,融合国内外的顶级专家和行业精英,汇聚全球设施农业顶端高新技术和设施设备,构建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实现果菜优质高效生产,保障大中城市市民优质果菜供应和食品安全,汇集国际高新技术涉农企业,带动涉农物资、设施设备等相关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成为全国性设施农业涉农物资设备集散中心,建立中国现代设施农业科技硅谷。

✩以农业嘉年华项目为引爆项目,聚集人气。以设施农业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参与项目的企业。

✩形成设施农业农用工业园区。

机遇与政府是4 个关键因素以外竞争优势的辅助因素。

✩通过设施农业的供给侧改革,实现转型升级,使设施生产由传统的低投入、低产出低质量、劳动强度高转变为高效率、高产出、高质量、劳动强度低的集约化生产形式。

✩农用工业市场巨大、需求旺盛。设施高效栽培产业集群的成功,不仅可以带动周边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动钢材、玻璃、塑料薄膜以及小型农用机械等一系列与农业相关的设施设备产业的农用工业的振兴和崛起。

✩有利于消纳当地工业产能,将工业过剩产能通过农业进行转化利用,消纳钢铁、玻璃、机械制造、运输等行业的过剩产能。

设施产业集群在“三产融合”中的具体表现

✩高度专业化,专业的细分促进了农业服务业的发展,专业化的种子公司、肥料配比咨询公司等为设施蔬菜经营业者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产业间的集聚,它不仅仅是空间上的集合,更多的是产业间的交流和融合,生产者的需求从相关产业从业者那里转变成技术创新信号,生产者之间的交流越密切,这种信号就愈发强烈。

✩资源共享促进企业运营成本的降低,产业集群规模化效益的“外溢”使得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运营,产业间的互补使得社会资源更加扁平化分配,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活动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等环节得到动能的最大释放,活跃的经济促进了资源的共享。

✩物联网技术进行设施蔬菜的工业化生产,从温室、栽培设施、过程控制计算机、施肥系统、环控系统等,越来越呈现出智能化的趋势。

✩机械代替人工操作,设施蔬菜生产的人工成本约占生产成本的30%,在荷兰,从育苗、定植、植株整理、采收、包装等环节均实现了机械化操作,轨道升降车、电磁引导运输车、温室屋顶清洗机等的利用一方面提高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植株生长小气候。

✩注重环保和产品安全,IPM技术极大的催生了生物制剂和昆虫天敌商业化的发展,从源头减少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的使用。

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秉承“聚世界一流农业人才、建国际优秀推广平台”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强国际的技术合作,开拓温室技术创新,引领中国园艺技术推广,立志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内容根据北京中农富通园艺有限公司园艺事业部总经理傅常智在“第七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探索设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径,创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专题研讨会”上发言整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富通园艺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