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骆敏:致力美丽乡村建设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作者:骆敏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20 录入:实习编辑 ]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是农村自身的发展需要,也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探索和实践,为此,要集聚优势,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以城乡一体化为导向,建设新型乡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要以农村社区化为导向,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集聚,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化经营发展。要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进一步向农村延伸覆盖,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提升农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同时,要积极探索推广农村社区的物业化管理,通过环境整治与维护,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二、以乡村自然环境为基础,培育良好生态品质。与城市相比,乡村的优势在于良好的自然生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尊重这种自然之美,充分彰显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因此,在逐步渗入现代文明元素的同时,要通过生态修复、改良和保护等措施,全面营造农村“天蓝、山绿、水清、地净”的优美环境,充分彰显乡村美丽的田园风光,体现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以“青山、碧水、野趣”为特色,集“现代文明、田园风光、乡村风情”于一体的旅游休闲经济,精心打造都市人向往的魅力乡村。

三、以地域文化为特色,突出差异性和多元化。乡村之美,固然在于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田园野趣,但是,如果千村一面则也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容易引起审美疲劳。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培育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要善于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与人文资源,挖掘利用当地的历史古迹、传统习俗、风土人情,使乡村建设注入人文内涵,展现独特的魅力,既提升和展现乡村的文化品位,也让绵延的地方历史文脉得以有效传承。

四、以建管并举为举措,维护乡村优美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涉及农村整体环境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综合性变革的革命,因此,一方面要立足于改变村容村貌,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使村庄布局更加合理、村容村貌更加优美。另一方面,由于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农民的习惯、观念、利益以及建设资金、村域整合等诸多问题,因此在积极宣传的同时还要建立起一系列巩固和提升环境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让村容村貌凸现魅力,让农民群众享受现代文明。

五、以调动积极性为动力,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依靠力量和最终受益者,因此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注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采取多种方式,营造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要培养农民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转变农民落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把生态、洁净、文明的理念渗透到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改变和提高农民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要十分重视农民文化知识、公民素质及创业创新等方面的教育,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综合素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相匹配。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柯桥日报 2012-02-0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