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清水镇党委:突出产业帮扶 增强低收入村“造血”能力

[ 作者:清水镇党委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7 录入:吴玲香 ]

门头沟区清水镇李家庄村随着2010年清水地区煤矿关闭,煤炭产业链上的工人失去收入来源,村集体开始着手发展传统种植与养殖业,但由于受到区位和资源影响,主导产业难以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全村精准识别低收入农户97户171人,占农户总数的66%。其中:低保户19户29人,五保户4户4人,享受养老金76人,享受残疾人救助23人,可就业劳动力66人。

2016年,村集体依托产业带动,借助险村搬迁、生态建设等措施同步发力,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118.1元,有51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1160元,占比50.29%。

主要做法:

(一)发展产业

李家庄村发展路径是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奇异莓特色果品种植产业,建立起了“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发展模式,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注重长期与短期结合,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农户长期稳定就业增收,通过组建合作社,全面推进奇异莓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同时结合险村搬迁帮扶政策改造农宅,带动精品民宿旅游发展。

1.创新奇异莓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奇异莓种植产业由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打造,2013年企业入驻李家庄村,流转土地、优选品种、建设种植园区,发展产业,带动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就业。目前,已建成的1号、4号园区面积260亩,2016年开始挂果,建设中的2号、3号园区面积172.3亩,拟建设的5号、6号园区面积550亩,准备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模式经营。

奇异莓产业发展主线是与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一是在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合作共建奇异莓合作社,企业提供选优品种、苗木培育、技术支持、工人培训、管理监督等服务,联合农户家家户户种植奇异莓,共同经过3至5年建设,打造奇异莓优势主导产业;二是与录旺达养蜂专业合作社共建,带领养蜂户生产奇异莓花蜜,作为奇异莓周边产品,同品牌包装,共享销售渠道;三是联合打造民俗旅游,依托奇异莓产业,实现集观光采摘、休憩养生于一体的民俗旅游产业,带动农户发展民宿接待。

2.创新低收入农户增收带动机制

李家庄村奇异莓特色果品种植产业,从种植、管理、采摘、分拣、储藏、包装到运输、销售,可为农户创造六项收入:

一是土地流转租金。企业与农户签订土地流转协议,约定租金每五年按20%递增一次,目前已有65户低收入户流转土地173亩,获得土地流转租金10.37万元/年,2018年起为第二个五年,租金将递增至12.4万元,农户可实现稳定的土地资产收益。

二是园区建设带动就业。园区建设可提供基础设施、苗木管护、花期授粉、果实采摘、分拣包装等就业岗位,目前,已吸纳50名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伴随产业园区建设日渐完善,所需产业工人数量将增加至100余人。

三是园区管理“返租倒包”。企业集中建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园区,将园区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承包给农户经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培养一批知识农民及带班组长,被雇佣农户年收入可达3万元/人,并伴随奇异莓产值增加逐年增长。目前,园区管护“返租倒包”的承租农户有5人,园区全部建成后将增至15至20人。

四是奇异莓合作社分红。采取“企业+集体+农户”的形式共建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收益采取4∶4∶2比例分红,即企业占40%,入社农户占40%,村集体占20%。并且联合邻近台上村、梁家庄村,通过土地流转进行集中连片种植奇异莓,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加产值,发展奇异莓沟域经济,建设一流奇异莓小镇,做大做实产业,带动农户长期稳定增收。

五是带动养蜂产业发展。通过与村内录旺达养蜂专业合作社共建,带动现有9户养蜂户的蜂蜜产品提质增效,并逐步扩大养蜂户规模至20户,开发新、奇、特的蜂蜜产品,同品牌包装,共享销售渠道。

六是“农游合一”融合发展。结合险村搬迁帮扶政策,打造民俗旅游户。李家庄村共有222户实施险村房屋改造,其中低收入户94户,对低收入户中已改造完的83户进行洽谈,2017年计划可利用12户新建民宅与村集体共同发展精品民宿接待。

(二)其他帮扶工作

围绕“六个一批”帮扶措施,李家庄村以产业发展为核心的同时,在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保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促进就业帮扶。结合生态林管护、村庄绿化美化、基础设施维护等需求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如护林员、水管员、保洁员等,目前已为8户低收入农户高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二是山区搬迁帮扶。李家庄村共有222户实施险村房屋改造,其中低收入户94户,后续将利用改造后的农宅建设精品民宿,发展旅游接待。

三是生态建设帮扶。落实生态林管护机制,为33个低收入农户劳动力提供护林员职位,增加工资性收入;加强生态林建设,实施200亩荒山造林工程,安排低收入农户31个劳动力就业;落实12440亩生态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2017年补助标准由1022元/人调整至1788元/人。

四是社会保障兜底帮扶。稳定19户低保户、22户残疾户、53户老年户及4户五保户社会保障收入。加大社会保障政策宣传,做到应保尽保。

五是社会力量帮扶。第一书记派出单位首农集团全力支持李家庄村低收入帮扶工作,帮助低收入养蜂户销售蜂蜜,对李家庄村提供冷库技术支持和民俗农家乐的食、宿培训;区检察院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以李家庄村低收入农户为重点帮扶人群,采取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帮助低收入农户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平等享受法律保护,助力精准帮扶;首农集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对低收入农户进行慰问。

总结李家庄村发展,围绕“六个一批”帮扶措施,以发展奇异莓产业为主要思路,将产业帮扶作为农户增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将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保兜底、社会力量帮扶贯穿低收入村发展的全方面。下一步,在帮扶企业的产业引领下,李家庄村准备继续扩大奇异莓种植规模,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建设鲜果包装间与保鲜冷库。全村以奇异莓产业为核心,辐射带动休闲农业、精品民宿、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北京农村经济 2017第十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