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范毅:夯实基础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 作者:范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1-15 录入:王惠敏 ]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反哺,到今天的主动作为、实现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夯实乡村振兴的土地基础,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盘活闲置建设用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方向与新思路,是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性转变。乡村振兴是把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要充分发挥乡村的主动性,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发展总体要求,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由此带动乡村成为人民向往的美丽家园,实现新时代乡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把乡村放在了与城市平等的地位上,站在乡村发展角度设计,更加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更加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来激发乡村发展内动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这是一种思路的根本转变,确立了全新的城乡关系,乡村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反哺,到今天的主动作为、实现振兴,进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这种城乡融合是在保持乡村独立性和差异化前提下的融合发展,以差异化发展路径来突出乡村的比较优势,由此推动城乡关系改革。

  一方面,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机制,推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乡村发展短板。过去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渠道畅通无阻,反之要素从城市流向农村则受到了诸多限制。当前亟待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开放发展的制度环境,在继续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等要素资源的同时,打破阻碍农村吸纳城市资源要素的藩篱。当前城乡间基础设施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的发挥,要加快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的延伸,在保持乡村文化风情的基础上,推动乡村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提升,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夯实乡村振兴的土地基础,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盘活闲置建设用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的根本,更事关国家战略安全。为了适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中国人的饭碗不应该仅仅是粮食的数量安全,还要让大家吃得更安心、更安全,这是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并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品质。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当中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集体建设用地存在巨大的利用空间,要鼓励各地提高存量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按照“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对村庄整治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用于农村产业发展,土地指标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交易,简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餐饮、住宿等乡村休闲服务业发展和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的审批程序。  

  此外,以特色小镇建设为载体,加快乡村振兴进程。乡村振兴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龙头和载体,把乡村优美环境、人文风俗、历史文化、特色资源等在空间上进行集中和集聚,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打造独具特色小镇承载产业与人口,吸引城市资源要素的流入,符合当前中央有关特色小镇发展理念,也从根本上增强了乡村的内生发展能力。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国土资源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