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朱永华:被撂荒的是良田更是政府公信

[ 作者:朱永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23 录入:吴玲香 ]

记者日前在黑龙江省巴彦县调查发现,近千亩良田撂荒,不少耕地被破坏。据了解,这些良田是2012年农民出租给巴彦县部分乡镇政府的,本应在今年初由县政府兑付给农民的第二期租金却一直拖欠,不少农户陷入无田可种、生活无来源的困境。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如果政府从农民手中租用土地,无论种植任何作物甚至其他开发利用,租赁方农民基本不会有任何怨言,但就是不能看见好端端的良田出现撂荒,即便是按时足额给付租赁费用,也会让农民感到“心疼”。更何况从农民手中租用良田的一方是当地县政府,上千亩良田被承租后,仅支付了首期费用,此后,不但租赁费用遭拖欠,大片被租用的良田也被撂荒。按照该县副县长的解释,这些土地是由上一任政府给招商企业代租,因为招商企业没有履行承诺,不支付租金,才导致目前的这种情况,并决定起诉该企业,“不管输赢,农民利益一定会维护”。

话说到这个份上,不难看出,现届政府不仅“很无辜、很委屈”,还需要给上届政府“擦屁股”,但究竟如何保证“农民利益一定会维护”,既没有具体措施,更没有时间表,而且这上千亩良田,到今天为止已经撂荒了近5年,既没有拿到第二个5年的租金,眼睁睁看着荒草齐腰深的良田又不能耕种,农民还有多少耐心能这样无期限的等下去?

确实,发展地方经济离不开招商引资,想让外地企业和商人来本地落户投资,政府在给予相应优惠政策的同时,必然也要给具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外地企业和投资商对本地情况不熟悉,政府为这些企业或投资商代租土地更可以理解,如果进展一切顺利,上任政府取得的招商引资成果,不但惠及下届政府,更可以给地方经济带来持续的发展,因为进展受挫,出现了问题,下届政府更应当仁不让的把问题处理好,不能只享受成果而对遗留的问题“新官不理旧账”。而从当地副县长表述的语气中不难听出,上千亩良田撂荒问题迟迟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是属于“历史遗留”。

坊间有句话叫“桥归桥、路归路”,无论上届政府还是本届政府,也无论政府租用农民土地是出于招商引资还是用于其他开发,由政府与农民签订的租赁合同,政府既有履行合同义务的全部责任,更不能以上届政府签订的合同为由,就消极履行或甚至拒不认账。平心而论,肥沃的黑土地每亩年租金500元,这样低的价格放眼全国都让人惊叹,农民愿意将赖以生存的土地超低价租给政府,本身就是对政府的支持,正如一位租赁农民所言,如果早知道是政府为企业代租,“他们是不会签合同的”。因此无论从道义还是法律角度,现届政府都应该足额兑现应付的租金。

其实,在笔者看来,现在当务之急是不能再让上千亩好端端的良田继续撂荒,当地政府在通过法律诉讼解决为企业“代租”问题的同时,尽快将土地暂时退还给农民继续耕种,对于遭到破坏的土地,结合实际情况予以相应补偿。政府给企业代租土地出现的问题,由政府跟企业解决,农民是与县政府签订的土地租赁合同,合同书上盖的是县政府的“大印”,县政府就没有任何理由“爽约”,政府有届公章无期限,不要让一纸合同伤害农民的同时,再让县政府代表公信权威的大红印章失去“颜色”。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光明网-时评频道 2017-08-2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