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丽娅:高效化扶贫是否应多些考量

[ 作者:刘丽娅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4 录入:实习编辑 ]

为解决扶贫领域依然突出的形式主义问题,国务院扶贫办7月24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大量耗费基层干部精力的行为,维护脱贫攻坚工作正常秩序。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各级扶贫部门要狠刹形式主义歪风,切实减轻基层负担。(7月24日,新华社)

扶贫季,攻坚忙。身处基层,更能体会个中滋味。一张张表格,一份份档案,从办公桌延伸到整个房间,同事们有的站在电话机前催缴数据,有的坐在电脑前校对信息,有的忙于将文件分门别类,归纳入档,有的站在门前安抚着一拨又一拨不明政策的来访群众。

为了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前出列,很多部门都快马加鞭地从事着类似的工作。然这种“高效化”链条运作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往往在一个工作接近尾声时,有关部门一个小小的调整就打乱了之前的计划,一些工作瞬间变成了无用功,伴随着工作人员的一声叹息,徒留一地鸡毛。

汇总难,难在理解。目前,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村,信息采集由当地村干部和包村工作组共同完成,最后交由当地扶贫部门统一汇总,逐步上传,有的同志不免抱怨:“为什么一件事信息传达这么久他们还是不能理解?微信群里说,电话里讲,面对面的告知很多次,收到的反馈还是不尽人意,想要向上级部门提前交卷怎么那么难?”我认为,他们提到的这些“不明所以”的办事员效率低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根本没有听懂那些所谓的“政治语言”。有的同志去村里开会,屁股一沉就开始读文件,讲精神。结尾一句“懂了吗?”就要求马上落实。殊不知,当事人还是一片混沌一脸茫然,听不懂又怎么能干的好呢?

表格多,多在种类。说到填报表格,更是让人无力吐槽,各类登记表、调查表、明细表、记录表多如雪片,使扶贫工作的大量时间、精力耗在纸面上,要为村里做点实事,却只能靠挤。填报存档并非恶举,因为精准扶贫政策越来越实,考核、检查、评估都必须有依有据。但一些单位、部门事无巨细,动辄下发文书、表格,形式繁多,实质雷同。过多过滥、重复烦琐的报表,“为精准而精准”,着实让基层同志难堪其扰,好在国家近期出台了精简扶贫表格填报数量的政策,让工作人员又多出了一些“干实事”的时间。

高效,固然体现着一个部门的人员素质和办事能力,但高效更忠于内涵,脱贫攻坚,让穷人受益,让政府出成绩,远远不是一个“快”字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工作中要多一些考量,不要为精准而精,不要让过多无意义的表格耗费时间,更不要“照本念经”宣读政策,要认真走起群众路线,要和群众同坐一张板凳,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翻译”官方语言,要保持接地气,务实效的工作作风,真正的融入一线,投入到脱贫攻坚的队伍中来,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经受住党和人民的考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多彩贵州网 2017-08-03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