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德才兼备的带头人,他们将成为新时代的乡贤。近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乡贤论坛在汉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乡贤、专家学者代表齐聚一堂,就如何发挥乡贤作用建设美丽乡村展开研讨。(12月19日人民网)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扎根于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乡贤者,乡村贤达之谓也,居于垄亩,守望邻里,德才能兼备称之贤,知书达理通晓事务可为达。
乡贤,在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架桥修路、开山挖渠,扶贫济困、共御患难,调解纠纷、凝聚人心,婚丧嫁娶、迎来送往,都离不开乡愁的登高一呼,率众而行。乡贤在乡村管理中不断发挥作用,由此形成了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是以乡愁为基因、以乡情为纽带、以乡贤为楷模、以乡村为空间,以实现乡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民安居乐业为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乡贤主体所拥有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复合体。基于乡贤文化的正面积极作用,基于当下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重塑乡贤文化,重构传统乡村文化意义重大。
当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乡贤文化的影响力日趋式微。要继续弘扬乡贤文化,使之发挥维系基层社会秩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从“承、新、领”三个方面下功夫。
承,体现在对乡贤文化的继承上。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国,需要对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对我国古代治国理政的探索和智慧进行积极总结”,乡贤文化正是对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总结,必须继承好。乡贤文化形成于农耕文明时代,并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下,社会进入生态文明时代,虽然时代不同,但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却是一脉相承的。要认真研究、深入了解乡贤文化,大力宣传、营造浓厚乡贤文化氛围,同时结合实际、继承运用好乡贤文化。
新,体现在对乡贤新内涵的把握上。所谓“乡贤”,是指那些品德、才学为乡人所推崇敬重的人。在古代,乡贤多指乡绅、儒生等。当下,乡贤不可能再是原有形象,而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乡贤”。“新乡贤”的主体范围更加广泛,如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从本土走出去的企业家、知识分子、海外华侨等先进典型,他们或有威望、有口碑,或有知识、有见解,或有技术、有能力。弘扬乡贤文化就是要立足乡贤的新内涵,汇聚乡贤新群体,发挥乡贤新优势,与时俱进,使乡贤文化成为推进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领,体现在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上。弘扬乡贤文化的目的就是要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度。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就是要搭建乡贤文化平台,以平台为阵地,更广泛地汇集乡贤,弘扬乡贤文化;要建立乡贤联系机制,畅通乡贤与村级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激发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要创新工作方式,利用“两微一端”等互联网方式,打破地域限制、时间限制,及时宣传留在本乡的“在场”乡贤的示范事例,快速获取在外奋斗的“不在场”乡贤的先进思想和技术,从而更好发挥乡贤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荆楚网 2016-12-19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