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星: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少年宫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 作者:黄星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8-04 录入:实习编辑 ]

当前,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还比较薄弱,这其中既有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发展不均衡等客观因素制约,也有相关部门关注程度、工作摆位和政策支持不到位等主管因素。由于目前农村公共社会事业发展还比较薄弱,在为农村孩子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农村未成年人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还远不能得到满足,乡村“留守儿童”亦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应用,是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破解乡村“留守儿童”无人看管的关键之举。那么如何建立健全乡村少年宫的建设应用?我们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府对于农村基础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教育资金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把教育经费真正落实到各级学校,确保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改造和建设,确保维持“乡村少年宫”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求。在资金投入上,每建设一所功能相对完备、设施较为齐全的“乡村少年宫”,县、乡两级财政要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鼓励各级单位、企业和社会各界开展共建活动,逐步形成社会共建、财政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采取上级扶持、政府投资、社会捐助相结合的办法,多渠道筹措“乡村少年宫”建设资金。

2.坚持标准化建设。“乡村少年宫”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标准建设。在硬件建设上,配备满足德育教学、课外艺体活动和特色项目训练所需的场地、器材和功能用房;有条件的建立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和音乐室、舞蹈室、绘画室、书法室和节目表演室等场地;具备满足一项或几项特色项目开展的场地、器材。学校要创造条件保证教师培训、教学研究和比赛活动。

3.实行资源的统筹整合。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教师作用的同时,对现有师资进行提升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补充专业教师,组织乡镇学校有特长的教师、“五老”人员志愿者及当地专业文化人才、先进人物和民间艺人等担任义务辅导员,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工作队伍。以各校教师为主要力量,通过培训、走教、轮岗等,实现一专多能和师资共享。学校要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让农村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另外,农村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增强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乡村少年宫”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修建专用教室。配备必要设施器材,从本地实际出发,本着方便实用、适应学生需求的原则,添置必要的文化活动、科普和体育器材,不必求全求大。条件较好的学校可配备高档乐器和教具,条件差的学校也要配备必要的乐器和教具,促使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4.合理调整活动场所布局。“乡村少年宫”核心是依托农村中小学校,要根据现有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要做到场所布局与学校合二为一,孩子上学的同时就可以参加课外活动。充分依托农村学校现有的资源,为“乡村少年宫”开辟必要的活动场地。通过修缮、改造、置换、共享等办法,闲置利用、一室多用。校舍相对宽裕的学校,可采取独立场所模式,把独立校舍作为专用活动场所,将少年宫活动室与常规教学室分开予以管理,并根据活动需求、学生的喜欢,设立专门的活动场地。校舍紧张的学校,可采取“一室多用”的模式,平时在教室上课,课外活动、周末时间或节假日就变教室为活动场地,成立兴趣小组,按时段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5.强化特色突出理念。“乡村少年宫”建设要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阵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广泛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开展红色经典、传统经典诵读,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奉献他人,树立正确思想理念,培养高尚思想品质;“乡村少年宫”建设要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的文体活动天地。各种课外活动要富有情趣,要怡情益智,要尊重孩子们的愿望,适应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求;“乡村少年宫”建设要成为农村未成年人的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他们在“乡村少年宫”开展社会调查、礼仪普及、安全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在直接体验中感受快乐,在亲身实践中提高能力,寓教于乐,实实在在地丰富乡村孩子的课外生活,切实解决“留守儿童”课外教育问题。

  作者单位:怀化市鹤城区财政局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