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冯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满足农民新期待

[ 作者:冯燕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6-30 录入:实习编辑 ]

  在新的历史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把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步,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但是笔者觉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想取得新的突破,就必须以为民利民惠民为导向,致力于满足农民的新期待。

  满足农民的新期待要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农村环境发生根本改变、农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不仅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新时期农民最基本的诉求。因此,当下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脱离空洞的说教,与农村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契机,根据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满意度。

  满足农民的新期待要不忘树立文明乡风。随着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条件获得了明显改善,不少家庭不仅住进了楼房,有些家庭还购买了轿车。但与此同时,在婚丧嫁娶方面的一些陈规陋习依然在一些地方存在。因此,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树立文明乡风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进人物、道德模范等群体的引领示范作用,帮助农民告别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

  满足农民的新期待要不断丰富文化生活。文化虽然是一种软实力,但是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推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却能发挥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而且,用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一个令人期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定应该是拥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新农村。因此,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打好文化牌,充分利用乡镇文化站、图书馆、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广泛开展各类送文化下乡活动,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满足农民的新期待要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阶段,虽然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已经摆脱贫困走上了富裕之路,但是我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的人口没有脱贫。因此,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要充分考虑到这些贫困群众的利益,要通过文化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方式,不断激发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和自身“造血”功能,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力争让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总而言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变农村面貌、促进农民致富、推动农业发展提供精神支撑的有效手段。只有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导向,贴近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不断满足农村群众的新期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更能得到群众的关注和支持,让群众得到实惠。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中国文明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