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热点话题 > 农业供给侧

韩一军:关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 作者: 韩一军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0-03 录入:王惠敏 ]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此,我们需要深刻领会中央有关精神要求,加快研究基本思路,并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充分认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来,就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重点,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争论的声音此起彼伏,甚至有人还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新名词。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全方位、深层次认识其重大意义。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

中央在十六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八大提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如果说近两年来中央做出的“三期叠加”和新常态属于对发展阶段特征战略判断的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针对根本问题采取的重要手段,是真正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仅有20多年,市场体系与机制不够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不高。在国民消费升级加快的背景下,仅仅依靠市场信号传递调整结构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政府有形之手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推动。

3、要深入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与迫切性

农业农村经济不同于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我们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既要尊重其特殊性,避免生搬硬套,同时也要加快速度和节奏,避免拖整个国民经济转方式的后腿。

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

当前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生产经营方式、产业组织形态、国际竞争能力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在认清形势变化与领会中央精神要求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发展质量、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以农村三产融合为主线,以制度政策创新为保障,破解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建议

1、深化三农制度与政策改革

在确权和保护农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水林草等资源和集体经济等经营性资产的市场交易。以价补分离为原则加快价格支持和补贴政策改革,强化边境保护政策以及信贷保险等政策支持。

建议:

①对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谷物不宜过快取消价格支持。在当前国际粮价低迷情况下,可考虑通过适当降低水平继续给予价格支持(如对小麦和水稻可采取完全成本标准进行价格支持,对玉米采取物化投入标准进行支持),既可以减少进口冲击,更重要的目的是稳定国内市场预期和给粮农的一个托底信号,这也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政策手段。

②创新政策手段,特别是加强信贷和保险手段,提高经营能力和抵抗风险能力。

③加强对粮棉糖等特定生产者的直补或地力保护补贴,提高收入水平,保证农民利益在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不受损、不降低。

④加强生态修复补偿和贸易自由化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补偿,提高农业发展的公平性和公益性。

2、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要在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稳定水稻和小麦生产,适当调减非适宜区的玉米种植,扩大粮改饲规模,优化畜禽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等。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3、加强农业产业基础支撑能力

加快建设10万亩高标准农田。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创新推广应用模式。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第六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暨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会刊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