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供给侧”改革的提出,意味着我国宏观调控思路的转变,将从偏重“三驾马车”的需求管理向供给和需求双重管理的转变——即在保证有效需求的情况下,增加社 会的供给能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为我国经济核心的银行业,也是本轮结构性调整重点,而农村商业银行因其长期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一、银行业发展中的困境
作为中国农村地区金融体系的核心力量,在过去黄金十年(2003——2013年)里,农村商业银行借力于中国农村经济快速成长的红利,完成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农村产业经济、金融环境、技术创新的发展,农村地区对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已经不同以往。
1、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本质上说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
一直以来,银行资金供给结构不合理颇为市场诟病。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仅1%,但占有金融资源的达65%。据央行测算,中国银行业 对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及5%,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54%的水平,而且低于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2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以大型化、集中化为 表现特征的银行资源供给结构与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相匹配。其中在农村地区的表现尤为激烈,诸多农村商业银行在资源配置上,往往向城市 倾斜,向大型项目倾斜,反而在对农户、小微企业方面的扶植力度一直呈现羸弱情形。
2、传统的发展红利期已经结束
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开始下滑,增长状态由“高速”向“中高速”下调,前期支持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低廉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已经不再。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叠加银行业自身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监管趋紧以及资产质量问题等诸多挑战,银行业高速扩张和高盈利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银行业的经营发展进入新阶段,呈现出一系列趋势性变化和特征。
红利期的结束,也标志着商业模式、发展模式、金融需求都将发生持续而深刻的变革,农村商业银行占据的卖方市场已经结束,需要在新一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找寻取新的角色定位。
二、农村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机构性改革中的挑战
从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淡化,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说明中国宏观调控思路正在发生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 重供给侧调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作出重点部署,明确了2016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产 业发展、市场竞争、多元需求变化等方面来看,农村商业银行在此轮大变革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挑战。
1、微观市场金融风险在提升
结构性改革的手段主要是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激励创新,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鼓励竞争,打破垄断,放宽准入,减少政府不正当干预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结构性的问题。
但从数据上看,2015年,11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合计9388亿元,环比增加3076亿元,增幅为49%。从不良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批 发和零售的不良率已经加速暴露,其中小微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风险增加。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农村地以微观经济主体是主要的经济单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 不确定性,其金融风险也有增加的趋势。一面是增加的风向,另一面是政策要求加大支持力度,无疑增加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的压力。
2、金融业态格局已经变革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态的显著特点就是竞争加剧带来的行业变革。综合内外部影响因素不难看出,农村商业银行在急速的变革过程中,已经与其他金融主体存在一定差距。
从外部来看,各类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资本准入政策放松,民营银行已经落定且实力雄厚,同时,互联网金融拥有了强大的市场终端基础。从内部来看,资管等金融业务的放开和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实质上加剧了不同金融行业的业务交叉和竞争。
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处理技术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不容传统金融业小觑,传统金融业也应借鉴这些经验,反思并加强信息资源利用,降低营业成本,同时提高自身服务能力。
三、农村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中的机遇
过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中传统银行的作用地位均受到挑战,,新的增长动力和商业模式正在孕育,在企业转型与市场风向矛盾日益复杂。以上这些现状也为农村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明确供给侧改革中发展思路
供给侧改革为国内企业今后的长期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更加趋于理性化。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逐步改变过去基于需求侧的业务模式,精 耕细作,在转变经营理念、产品和服务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方面统一思路,发力变革。并且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 配合相关行业,引导其发展。
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应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合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金融资源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注入强大动力,从而完成自身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的历史使命。
2、纠正资源配置的扭曲现状
城乡地区产业机构相对单一,中小微企业比例较大,产业呈现分散化、零散化,并且企业发展过程风险较高。农村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应改变以往“只看风险,不管需求”的方式,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纠正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现状。
具体措施需要加大对于农村地区新兴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服务、农业创业项目、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重点推广普惠金融,使农村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选择与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同步,促进资金的有效流动,优化资产结构。
3、提升农村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
新时期下,多元金融业态已形成,并且在农村市场已经具有一定基础,全国各地依托互联网产业的新业态也在农村地区展露头角。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农村 金融的领军力量,可在金融产品、创新机制、技术运营、服务体系上做更多的文章,积极拥抱互联网与物联网,构建属于自身的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服务职能。
于此同时,从国家层面的供给侧改革政策上看,农村商业银行有义务积极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将企业、农民、农村产业、政府职能部门纳入其中,由下至上的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各项难题,为供给侧改革助力。
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头条号 科技传媒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