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目前,沿海发达地区一些经济总量高达数百亿上千亿、人口众多的乡镇,往往存在“小马拉大车、大脚穿小鞋”的境况。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格局将得到明显改变。
在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在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意见强调“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探索建立简约精干的组织架构、务实高效的用编用人制度和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这意味着经济发达的“超级镇”进一步扩权在即,这也被解读为“镇改市”或许很快启动。
一般而言,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镇都可以称之为“特大镇”,特大镇在规模上超过了部分县级市。《国家新型城镇化报告2015》显示,当前我国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有238个,超过5万人的有885个。随着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特大镇的发展逐渐受到现有体制机制的束缚,严重制约了特大镇的发展。
事实上,早在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作为优化城镇规模结构的主攻方向。浙江、广东、江苏、山东、陕西等多个省份纷纷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做出先行探索,虽然取得一些突破和成效。但是,以浙江为例,部分小城市仍存在要素配置与经济规模不匹配、管理力量与城镇规模不匹配、生活品质与居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而这几个突出问题在许多地方也都普遍存在。因此,面对诸多问题,“撤镇设市”并没有想象中的只是“改换门庭”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要探索城市的新型管理模式。
关于这个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马庆斌做出了分析点评:
马庆斌:在咱们国家的从中央、省、市、县到镇这五级的政府管理体制里面,镇是比较特殊的一级。作为最基层来讲,它是不完整的一级政府,也就是说镇这一级政府里面,很多部门是县一级的派出机构,包括财政权、司法、执法等等都没有自己的权利。那么有很多事情,比如它在人权、物权和财权方面,往往是缺乏的。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基层以后,很多镇里的同志都会讲,“上面一条线下面千根针”。也就是说,上面可能有一条管理的体系,但是下面的具体事务特别繁杂。这就是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下,镇这一级所面临的情况。
随着咱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咱们国家将近1.9万个建制镇中,很多的镇由于独特的区位条件,包括他们所处的地域的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使得这些镇很快成为一个“小巨人”。据统计,在现有的1.9万个建设镇中,镇区人口超过10万人的有238个。对于这些镇来讲,人口的数量远超过普通意义上的建制镇,所以我们称之为特大镇。另外一个特定,尤其是在东部地区,这些特大镇的人口数量不仅多,而且人口结构也很有特点,就是外来人口远远大于本地人口。也就是说,这些镇往往是下一步在新兴城镇化过程中推进外来人口市民化的一个重要的阵地。第三个方面,这些特大镇不仅人口多,更重要的是它的经济发展迅速,往往它的经济总量、它的城镇收入甚至比一些县或者城区都要高,这是为什么我们要成立个特大镇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但是,往往很多镇的管理权限,包括它的级别等等又过低,这就出现了一个所谓的“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就是说它不能适应现有的或者说未来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这时候,我们就提出一个改革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专门提出来对这些经济发达的镇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怎么体现为“小马拉大车”?就是从人、财、地、权这四个要素来讲,我们会发现,往往这些镇人口很多,比如大家讨论比较多的龙港镇,它的镇区人口已经四五十万了,但当地的人口仅仅也就是几万人。而往往在政府的职位进行编制的时候,是按照本地的人口的数量进行编制,换句话说就是现在很多政府的人员数量过少,这就使得社会管理、经济管理跟不上去。第二个就是财政的问题。往往事情很多,但是它的钱很少。因为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那么很多钱可能都会上交。当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转移支付,各种各样的返还,但是毕竟它的财政使用的权限过低,也就是说事多钱少。第三个就地来讲,产业的发展空间很大,但是土地的指标很难拿到,也就是说产业多、土地少。第四就权限来讲,责任大、权力小,这就使得这些镇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局限性。
那么,我们怎么来改?目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比较重要的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县级市赋予它一些权限,但是不一定给它这个级别。因为作为这个镇来讲,一般是正科级,县是处级单位。那么如果你给他这个处级的经济权限,但是如果不给它处级的管理权限或者职位进行匹配的话,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经济权力很大,但是在决策的时候往往可能受制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使得它无法更快的进行经济决策。当然有的专家也提出来省辖县管的问题,但是现在也有很多的声音,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如果认真去分析的话,大家支持的基本上是简政放权,给它更多的经济管理权限、经济决策权,更多的社会事务的管理权限,更多的财政的放权。反对的声音中,大家反对的不是特大镇的设置或者放权,而是反对在一些地方借这个特大镇的设置或者放权将原有的管理机构臃肿的问题合理化。
对于未来我们特大镇的改革,我认为一定要把特大镇放到县域经济的发展中来。镇无论怎么改,它都是咱们国家县域经济里面的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把县域经济里面的每一个镇当成一个小版块,把每一个版块的经济做大做好了的话,县域经济就搞活了。而县域经济搞活了,我们整个经济的稳定性就会更好一些。在这个情况下,我们是强镇扩权,还是说通过放权让这些镇更快的发展起来,这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考虑的问题。具体来说,我想还是要分类、分区域,东部地区的镇可能很容易就有十万或者八万人的镇区,但是作为中西部来讲,很多对周边地区带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的镇,它的镇区人口也就三五万人。那么在进行特大镇扩权的时候,还要有不同的标准。第二个,现在人地挂钩、人财挂钩两个方案已经出来了,对于这些特大镇来讲,它在农业人口市民化转移的过程中的供应是很大的,能不能直接就给他“戴帽”,也就是人地挂钩、人财挂钩直接到这些特大镇头上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三个,不能简单的去扩,而是要运用网格化或者智慧化管理,运用新的现代化的治理手段、管理手段去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也就是小政府大服务、小政府大市场的问题。特大镇未来改革不是说要把它变大,而是把它的效率、把它的服务功能要提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央广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