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刘忱:乡村振兴建设要走绿色化特色化之路

[ 作者:刘忱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1-20 录入:王惠敏 ]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在现代化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很多教训。有的国家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农业发展跟不上,农村发展跟不上,农产品供应不足,农业被国际大资本垄断,不能有效吸纳农村劳动力,大量失业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乡村走向凋敝,工业化和城镇化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比如拉美国家的阿根廷就是这样。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是领导体制和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也就是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和目标,还有治理水平、治理能力的问题。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能力、有条件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顺利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我们自力更生,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了工业化,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依靠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等要素,快速推进了工业化、城镇化,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我们也看到,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现象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下决心调整工农关系、城乡关系,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的比重上升,乡的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但在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的国情下,不管工业化、城镇化进展到哪一步,农业都要发展,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这也是客观规律。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口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奋斗道路证明,我们党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本身就代表了广大农民的利益,从党的根本宗旨上讲,把农村建设好,让6亿多农民兄弟、近3亿的农民工兄弟过上幸福生活,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党永远不会改变的初心。从文化发展规律上而言,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农业开国的民族。我们的文化基因中蕴含了丰富的农耕文明元素,如果说,我们以否定农耕文明的代价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就是在文化上自断其根,一个无根的社会就会失去方向、失去动力,失去根基,现代化也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任何现代化都需要从自身文明当中生长出来,只有当现代化成为民族每个成员的内生力量,成为这个民族自身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的根系强壮牢固稳如泰山,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40年前,我们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在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我们挖掘自身的内生力量,并将这些内生力量转化为自身不断革新的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创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行动能量。

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2018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新成绩,粮食再获好收成,乡村振兴开局良好。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对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在过去一年的乡村建设实践中,也暴露了乡村工作的短板,让我们深刻领会到总书记所说:“农村的现代化既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还包括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所以。一定要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体推进,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立足中国国情和本地本土的乡情、民情,按照客观实际、客观规律来办事。

中央文件中并未提城市化,而是城镇化,就是预设了乡村振兴战略要走的是“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其中,农业农村要优先发展,具体体现是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四个优先”是乡村核心地位的突出显现,是我们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心、信心的坚决体现。具体说来,就是破除城市中心主义,把人、财、物和项目优先投入农村。

我的理解是:城乡要融合,不等于城乡一样;城乡有差别,不等于城乡差距;抓本土本色,促进绿色特色化;促创新发展,谋求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对城乡融合和乡村发展工作中,指出了正确的思路:“建设新农村要注意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不一样,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不一样,城郊型和纯农村不一样,杜绝盲目攀比、反对贪大求洋,防止照抄照搬,避免千村一面。”所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对乡村价值的认识,挖掘乡村的多重功能。把更多的人才、项目、资金都吸引到农村来,把乡村建设成安居乐业、繁荣昌盛的美丽家园。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本文是作者在2018年第三届河南爱故乡文化节论坛上的发言)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绿色中原 微信公众号(原创)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