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督促警醒广大党员、干部严格遵规守纪,推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成都市纪委对近期全市集中查处的8起“微腐败”典型案例进行通报。(7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最为高明的医生,没有之一。《扁鹊见蔡桓公》一文记载了他的高明医术和深刻医理。有一次他观察蔡桓公的健康后,他说:“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又过了十天,扁鹊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再过了十天,扁鹊又说:“君子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没过多久,不重视健康问题的蔡桓公,就因痹症一命呜呼了。
其实,对于“腠理之疾”,扁鹊是有很好的解法,只是蔡桓公不听而已,他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对于治疗“腠理之疾”,科学而严谨,在今天来说也是相当有用的,对于反腐败更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成都市通报的八起“微腐败”典型案例,多是基层社区书记、片区工作人员、村主任、市场质检所长“小人物”“小角色”违纪违规,看起来很不起眼。如拿他们与“大老虎们”比起来,可谓相形见绌,但可别忘了,他们就在群众身边,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腐败,更如“腠理之疾”一样步步惊心,动摇着党的执政之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贪如水,不遏则滔天;欲如火,不遏则自焚。”古人一再警示,腐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就像痹症疾病一样,先从皮肤开始,然后逐步深入。“微腐败”发生在基层人员身上,起初危害并不是很大,有的是侵吞百元慰问款,侵占困难户几包水泥,有的对群众正当诉求置之不理,有的对辖区干部管理不力,有的虚报冒领,有的索取群众烟酒、小额现金。对于这些问题,如果上级党组织不重视、不治理、“讳疾忌医”的话,腐败问题必将蔓延开来,成为影响当地政治生态的罪魁祸首。
但是,“微腐败”并不是“一吓就倒”的,它自有“逆势生长”的空间。涉及“微腐败”的,多是基层所长、站长、校长、院长、村长(支书)等被俗称为“小五长”的人,他们身居基层,利用群众信息不对称、群众不知情、不作为群众也不敢高发等“优势”,把手伸向群众扶贫款物、不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不管好下属人员,而且屡屡“犯事”上级都不知晓,一有风吹草动,立即收手;待到风平浪静,马上又行动。正是如此,“微腐败”像“腠理之疾”一样,它不会“见光死”,不治理必然愈演愈烈。
治国当如治病,治腐亦如治病。“微腐败”背离党心民心,为基层群众深恶痛绝,根除“微腐败”已是大势所趋。鉴于“微腐败”的顽固性、危害性、多发性、隐蔽性,更须用扁鹊“治腠理之疾”的办法,多管齐下加大对“微腐败”治理,一要基层干部队伍教育管理,要让基层干部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违纪违法的危害性,让他们不敢搞“微腐败”;二要加强基层“小五长”各岗位风险点清理,落实风险点防控,铲除“微腐败”逆势生长的“沃土”;三要加大基层涉钱涉物涉项目公开公示工作,让群众心中有数,让搞“微腐败者”“无从下口”;四要深入开展基层巡察,搜集并查处群众关于“微腐败”的举报信函,让群众主动参与检举揭发“微腐败”,减少“微腐败”的“存量”“增量”;五要加大惩处力度,发现一起,惩处一起,点名通报一起,震慑一起,“强拆”“微腐败”的“练胆车间”,更让“微腐败”没有市场、不能继续作恶。
作者单位:四川北川县委编办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