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论剑

黄自怀:一村一策的换届推选值得点赞

[ 作者:黄自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08 录入:实习编辑 ]

在即将到来的村(社区)换届选举中,怎样推选出干部候选人,是个貌似简单实则复杂的事情。一般地说来,干部候选人的推选,在很多地方都采用的是层层推荐的方法,即由一线群众分片区提名推荐,然后再集中比照,最后确定正式候选人。这样的办法虽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群众意愿,但的确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各个村(社区)的背景、民情、基础、地理位置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以往的选举中,群众推选的标准基本上都是凭着自己的直觉,选出自己觉得“能干一点”、“大公无私”、“热心热肠”的人来作候选人。

这样的选举没什么可指责的,但往往出现的就是“不对路”。比如,某村是个穷村,但旅游资源、土地资源等都比较丰富,就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样的村,就该选出在“扩大宣传”、“招商引资”等方面有一定专长的干部来领导,才有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倘若大家不假思索,选出一位只善于“调解纠纷”,但外宣意识不强,外交能力较差的人来作领导,哪怕他再“热心”、再“无私”,也不可能治理好一个村(社区)。

为此,之前报道的某地区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创新实施的“一村一策”推选方式的确就值得点赞了。他们的方法是因地制宜,确立了“穷”村(社区)选“发展书记”、“乱”村(社区)选 “和谐书记”、“弱”村(社区)选“爬坡书记”、“懒”村选“服务书记”、“富”村 (社区)选“跨越书记”等选人目标,针对各村所需选好领导人。这就需要各级部门与百姓一道,对各路人才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够在推选中有的放矢。

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往往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这样个例子:某职工工作成绩优秀,业务素质高,领导认为此人办事能力强,硬提拔他当办公室主任,负责些外交接待、整理文件、上传下达之类的“轻松活”。殊不知,他虽在业务上有一手,对“领导层”的工作是既无兴趣,又无经验,一阵子下来,弄得苦不堪言,以“辞职”告终。像这样的老兄,在选拔人才时就需要深入了解,做到“人尽其才”,将其提拔为业务部门的领导,那将会出现另一番景象。

我们党一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只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会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国家如是,村社亦然,在选拔干部人才时若“依葫芦画瓢”,用同样的标准或局部的印象来衡量,很有可能选出些“不对路”的人才,这样,就于干部、于群众都极为不利,更不利于地方的发展。

这种“一村一策”推选方式,打破了常规,突出了一个“因地制宜”,这样选出的干部,“治乱”、“爬坡”、“发展”、“跨越”,各有所长,干部干得起劲,问题解决容易,势必会出现“差”的变好,“好”的变优,“优”的更优的喜人局面。

作者地址:四川省合江县自怀镇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