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曾亿武: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径

[ 作者:曾亿武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3-24 录入:吴玲香 ]

根据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力的区别体现在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四个方面。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区别同样表现在这些方面。农业科技创新便是通过全方位改造传统农业的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和生产组织形式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具体地说,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现代化,通过优化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促进农产品增产增值,通过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以及改进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促进农业生产过程现代化。

一、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主体。农业科技创新通过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现代化,进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这是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首要路径。因为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现代物质装备,还是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都要通过农民来实现。

1)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农业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使营养食品增多,从而提高农业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和再生产能力,使农业劳动者平均寿命上升,大大延长劳动者的劳动年限;同时,通过农业科技创新,还可以使农业劳动者在农业生产或加工过程中,避开或减少危害健康的作业,从而确保农业劳动者经常性地维持健康状态。

2)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促使农业劳动的性质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对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过程,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现代思想观念,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逐步具有接受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素质和技能,有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和管理才能,能熟练地使用农业先进机械和设备。

二、通过优化农产品品种和质量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成果。传统农产品大多缺乏需求弹性,“谷贱伤农”现象频发,农民“增产不增收”。而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农民增收,化解这一矛盾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将传统农产品改造成为新型农产品,使农产品的需求弹性特征发生变更,即依托现代生物技术和加工技术优化农产品品种和质量,促进农产品高产化、优质化、安全化和品牌化,实现农产品增值。

1)依托现代生物技术培育优质新品种。科学家运用生物工程技术,通过操纵种子的遗传基因,培育出优质新品种,比如绿色无公害的水果蔬菜,能抗病虫害的脱毒烟草,生长快、消耗小的转基因猪、丰产林、丰产果茶等。在优质新品种的前提下,通过注册商标,广告宣传,注入养生文化和绿色环保等内涵,实现特色品牌型农产品的开发。此外,新品种的不断培育,促使同类农产品种类多样化,实现对市场的细分,扩大市场容量,同时减少同类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性,弱化由于农产品产量增加可能引致的减价效应。以专用粉为例,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有100多种,而我国仅有20多种。

2)依托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一批高新技术如微胶囊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膜分离技术、微波技术、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无菌贮存与包装技术、超高压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膨化与挤压技术等,已在农产品加工领域得到普遍应用。由于加工技术的运用以及加工过程对质量的标准化管理,使得加工型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幅提升。此外,随着人们对安全、绿色和休闲的需求,农产品加工也随着从追求加工品种多样性转向追求安全性和健康性。比如,在果蔬的加工处理上,力求保持鲜嫩、营养、方便、可口,除了传统的速冻保鲜、罐头、脱水产品外,还有最少处理的果蔬切割产品。

三、通过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和手段

生产工具和生产手段也是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技创新通过向农业生产注入机械化设备以及化肥、有机肥、农药等现代生产物质要素,提升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物质装备率和投入产出率,同时各种先进的栽培养殖技术、施肥技术、机械化使用技术、病虫害预防技术等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率。

1)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提供了各类先进的农业机械、交通工具和生产设施,如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农用飞机、机电排灌设施等,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将实现全过程的机械化,包括选种、育秧、耕地、播种、施肥、除草、灌溉、收割、脱粒、烘干、仓储、加工、包装、运输等从种植到市场所有环节的机械操作。

2)现代生产物质要素的投入。农业科技创新还为农业发明和生产各种新的农业投入物,如化学肥料、饲料、农药、塑料薄膜、植物激素、有机肥、农电等,并朝着高效、低毒、低污染、无残留的方向发展。

3)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农业科技创新在为农业提供机械设施和现代生产物质要素的同时,还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比如机械化使用技术、施肥施药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牲畜防疫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轻简栽培技术、杂草防治技术等等。

四、通过改进农业经营管理方式

农业科技创新还能通过改进农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并保证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管理的有序性和高效性,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1)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扩大经营规模。一方面,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现代生产物质要素的投入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使农业大规模经营具备应有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引入需要支付一定的经济成本,为追求规模效应,降低平均成本,农业必然往规模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2)农业科技创新促进提高组织化程度。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农户生产规模狭小,分散经营,资金积累能力有限。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扩散需要,迫使广大农户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技术协会等主体的带领下联合起来。

3)农业科技创新增进社会化服务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使农业的产前、产后以及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资产专用性明显增强,从而提高农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的许多环节,如农资供应、良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储运等,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了一系列为农业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化组织。

4)农业信息技术增强经营管理能力。农业信息技术极大增强了农户的经营管理能力,具体包括:①传递市场信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对此,农业信息技术发挥了准确、及时、充分的信息传递功能。②传递政策信息。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及时发布法规政策,使农户能随时了解政府的相关规定。③收集农业资源环境信息。运用遥感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设备和技术能及时收集到农业生产过程的各种资源环境信息和技术参数。④辅助农业决策。农业决策支持系统、专家诊断系统、作物模型系统等技术应用,为农业生产者作决策提供帮助,从而实现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测土灌溉等精细耕作。

作者简介:曾亿武,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访问学者,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阿里活水计划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村电子商务。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现代农业与农业投资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