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王宁:依托农业品牌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

[ 作者:王宁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01-13 录入:王惠敏 ]

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围绕稳粮、调棉、优果、兴牧,充分挖掘农牧业发展潜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和农牧产品深加工,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打响新疆农牧产品绿色、生态、有机品牌,提高农牧产品的有效供给。由此可见,品牌建设是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升农牧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2016年,借助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新疆农牧产业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其中农业品牌建设,为新疆农牧产品带来了市场,为新疆农牧产业带来了生机。

品牌在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变化,以农牧产品为主的餐饮业为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心餐厅到底用的是什么原料。这个背后说明什么问题?就是需求的升级,怎样让消费者从吃得饱到吃得更好,这是中国人到今天为止看到的非常重要的消费升级。同时,消费者更加注重饮食消费的安全绿色,因此,在消费时也更加看重品牌,品牌日益成为消费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越来越受消费者和企业的热捧。因此,可以说品牌竞争是市场竞争的高级阶段,新疆的农牧业最终必然要走品牌经济之路,以此突破新疆农牧产品供给的质量瓶颈。

品牌经济就是提升有效供给的质量经济。品牌对于消费者和企业意味着什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更加突出,在消费中更加注重情感和心理上的满足。那么品牌的供给,不仅是为消费者提供物质上的满足,也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上的享受。特别是对于农牧产品,为了饮食的安全和健康的需要,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品牌产品,因为品牌也意味着质量的保证和个人的消费品位。

对企业而言,品牌是统领企业技术、质量、管理、文化以及广告等一切要素的载体和实现市场价值的重要工具。一个知名品牌不仅可以在营销渠道上获得更多的合作机遇,而且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大收益。品牌是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无形资产和无形资源。

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来看,品牌经济实质上是提升有效供给的质量经济、形象经济和信用经济,尤其是知名品牌的多少,反映出一个国家和地区有效供给的综合实力。所以说,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强势品牌,不仅能够增强区域经济实力,提升了有效供给,也是支撑经济发展后劲的动力。具有品牌优势企业的不断涌现,将促进地区经济整体素质的稳步提高,促使市场供需有效平衡和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当前,在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常态大背景下,在“一带一路”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对加快发展新疆农业品牌是一个重要机遇。如果不抓住这个机遇,打造出一批强势品牌,我们就会失去一个品牌创建的黄金期。因此,新疆的农牧企业必须要通过打造品牌,把资源优势转换为品牌优势,尽快摆脱传统发展方式的惯性依赖,创造企业个性化模式,通过创建品牌探索农牧业供给侧改革之道,形成可持续的竞争力,主动适应“新常态”下提出的新要求。

新疆农业品牌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新疆把实施品牌战略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切入点,加快推进品牌经济,取得了重要成效。特别是坚持把建设特色林果、养殖产业作为实施农牧业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谋划,强力推动,积极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和养殖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通过实施农业品牌创优战略,新疆特色林果和养殖业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目前,全疆林果总面积达2200万亩,果品总产量达700万吨,建成了环塔里木盆地以红枣、核桃、杏、香梨、苹果等为主,面积近1500万亩的林果主产区,创建了250万亩无公害、绿色、有机、出口注册、生态健康果品生产基地、优质高效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和亩均效益过万元的红枣、核桃、枸杞、苹果等精品林果品牌基地,具备了向全国消费者提供千万吨优质新疆品牌果品的生产能力。在乳品加工方面,有乳品加工企业53家,整体设计年加工能力243万吨,实际年加工量约65万吨。同时大型乳品企业都建有奶源基地和规范化、规模化的奶源生产体系。

通过近几年自治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局和新疆品牌经济促进会的大力推进,新疆已有18个中国名牌产品、206个新疆名牌产品,在西北五省区排名第二,其中农牧产品品牌占到70%以上。不但形成了“库尔勒香梨”“吐鲁番葡萄”“和田大枣”“阿克苏苹果”“和田核桃”“若羌红枣”“库车小白杏”“精河枸杞”等为代表的一批地理标识区域品牌,还产生了像“伊力特”“麦趣尔”“西域春”等有影响力的品牌,这些品牌已经成为辐射带动全疆农业品牌发展的重要力量。2016年又有52个农牧业新产品被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其中,新疆西域春乳业公司跻身2016中国奶业20强,极大地振奋了新疆奶业发展的信心。

目前全疆果品贮藏保鲜与加工企业达400家,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300家,精深加工产品400多种,年贮藏保鲜与加工处理能力突破300万吨。部分精深加工产品如天枣素、杏仁油精华素、葡萄系列产品、红枣系列产品等部分林果精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技术先进,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如今,新疆已经实现了新疆农业产品在北京、成都等地展示直销常态化,建立了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优质肉、奶等畜产品也通过企业间合作,走向了内地千家万户。

但与全国相比,由于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影响,新疆的品牌经济仍然相对滞后,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加快农业品牌建设和升级,提升新疆品牌竞争力已成为新疆农牧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新疆农牧新产品有效供给,就是依托品牌建设,坚定不移地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正确把握农业品牌培育阶段,有效实施品牌升级

农牧企业要突破新常态面临的经济困境,必须通过品牌的培育,实施产业升级。农业品牌培育大体上可以分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竞争力。依靠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就更具有品牌的生命力。事实上,近几年新疆特色产业正蓬勃发展,只是特色产业发展的规模、层次不尽相同,面临的问题也各有差异,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一是特色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定位模糊,各区域产业还比较类同;二是区域性的产业差别化政策还不够明确,影响了特色产业的聚集效应。所以,这一阶段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要找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阶段:培育出农业品牌产业群。由于特色产业大多是由自然资源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因此,农业品牌龙头企业的培育十分必要。应重点解决农业品牌规模和升级问题。要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具有相当规模、有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强,在特色产业中起到示范、领导作用的农业品牌龙头企业,以品牌龙头企业带动品牌产业群发展。

第三阶段:打造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特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数量越来越多,竞争趋于激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开始呈现。强势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兼并弱势企业,企业规模不断增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始培育出区域性的名牌产品,形成一定规模的名牌企业。经过市场竞争形成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逐渐被市场认可,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各方的口碑,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在市场机制的配置作用下,开始流向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这种积聚效应,进一步推动名牌产品的发展。

第四阶段:形成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经济。在前三个阶段基础上,把品牌作为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带动引擎。放大品牌辐射作用,形成地方特色品牌经济,带动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的对策

依托新疆特色资源,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特色就是优势,优势就是竞争力,要依靠自身优势打造特色产业和特色品牌。例如,新疆年产700多万吨林果、年产200万吨以上牛奶、200万吨牛羊肉;棉花、啤酒花、酿酒葡萄、制酱番茄、红花、打瓜子、薰衣草等特色优势资源,有的在全国排在第一位,有的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农产品品质一流,在全国有口皆碑。这是我们打造品牌的优势所在,要充分依托这些丰富的特色优势资源,加快自主品牌的培育发展,打造出一流的特色农业品牌。

发挥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体作用,提高企业对品牌经济的运用能力。企业是实施品牌经济的主体,是品牌的所有人和受益者,品牌意识是现代企业家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广大企业家不但要关注资金、项目等硬实力的提升,更要关注品牌等软实力的提升。因此,要充分认识农业品牌背后蕴含的技术、质量、管理、文化等深层次问题,切实提高实施农业品牌龙头的主动性,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出发,把品牌兴企纳入农牧业企业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品牌规划,明确品牌定位;塑造品牌个性,提升品牌质量;丰富品牌文化,树立品牌信誉。以品牌整合农牧业企业生产、营销的各方面资源,提高新疆农牧业企业打造和运用品牌的能力和水平。

农牧业企业要持续创新,通过品牌创建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不断进取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战略。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企业需要从运行机制、管理制度、业务结构、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着手,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要求。

提升政府服务,加强政策引导扶持,优化农业品牌建设环境。政府要在政策上、资源上、环境上给农牧业企业创建品牌提供支持,大力实施品牌富农、品牌兴农、品牌强农、品牌强企、品牌强区战略,因地制宜引导培育和支持一批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以品牌提高新疆农牧业产业竞争能力和有效供给能力;同时要增强政府对农业品牌发展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效率,切实落实好自治区发展品牌经济的相关扶持政策,实施绩效考核,切实推进新疆品牌经济加快发展。

转变观念,加大农业品牌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品牌意识。加大对新疆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文化、品牌成果、品牌知识和品牌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思路,丰富宣传手段,强化宣传效果。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亚心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