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郑明怀: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精英的带领致富能力

[ 作者:郑明怀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1 录入:王惠敏 ]

原标题: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和意愿探析

摘要: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既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受到意愿和能力的限制,因而有“有心有力型”、“有力无心型”、“有心无力型”和“无力无心型”四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村经济精英应该有不同的态度,支持“有心有力型”,提高“有心无力”者的能力,让“有力无心”者变得“有心”,淘汰“无心无力型”。

关键词:农村经济精英;能力;意愿

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既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党和国家的农村工作大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一、农村经济精英类型分析

根据是否真心愿意带领村民致富以及是否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可以将农村经济精英分为四种类型,即“有心有力型”、“有心无力型”、“有力无心型”以及“无心无力型”。

1.“有心有力型”,即农村经济精英既有能力也真心愿意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一方面,农村的先富群体有胆识、见多识广、脑瓜子灵活,在个人致富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和雄厚的物质财富,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另一方面,生活在村庄中的先富群体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所谓历史感,是指村民由于祖祖辈辈生活耕耘在村落里,少则数百年,多则上千年,形成了对村落历史共同的情感取向。”他们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农民,对家乡有着很深的感情,对村庄的这份感情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去带领村民致富。第一,真心愿意帮助村民,这是带领村民致富的前提。农村经济精英要从内心深处愿意去帮助村民致富,而不是碍于情面,也不是迫于乡镇干部的压力,那种被动或者因某种外来压力下不得已的行为是很难保证有很好效果的,只有心甘情愿去帮助村民才有可能实现既定的目标。第二,心动也要行动,有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因而,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不能只停留在嘴巴上,更重要的是要走进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本村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尤其是为困难村民脱贫致富想办法、找门路、出资金,为他们发家致富出谋划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村民。第三,“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在现代社会,农民的生计、财富都和他们能否抓住市场的机会连在一起,农村经济精英特别要带动农民转变观念,树立经商意识,培养他们的经商能力。农民如果只知道种田解决自己的温饱,一般是很难富裕起来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济的发展仅仅靠农业是不够的,应该实施农工商一体化,农村经济精英就该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和储备一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种植高手和养殖能手以及能工巧匠等,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带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同时,引导农民掌握经营之道,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学会根据市场需要来生产,并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来调整产品结构,靠经营致富。第四,农村经济精英与村民要相互信任,利益共享。在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村民与农村经济精英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并没有尊卑之分。双方要互相信任,信任是合作的基础,这样才能减少交易成本,增加合作结果的预见性,从而使合作方获得最大福利。此外,建立和完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和谐关系构建也至关重要。

2.“有心无力型”,即农村经济精英虽有心带领村民走共同富裕之路,但因能力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这一目标。“有力无心空费力,有心无力枉费心”,农村经济精英作为农村的先富群体,思维超前,胆识过人,具备了应对市场变化、驾驭市场风险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辛苦经营,率先致富,但自己能赚到钱并不意味着自己也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毕竟想做事是一回事,能不能做成是另一回事,带领村民致富会受到各种各样条件的限制。第一,带领村民致富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因而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农村经济精英大都有自己的事业,平时工作繁忙,忙于经营自己的企业,分身无术,能否有足够的时间带领村民致富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富豪自己经商经验丰富,但有些缺乏农村实际工作经验,企业经营者和村里的“班长”所要解决的事情并不一致,能经营好一个企业,并不等于农村经济精英能带好一个村庄;能做一个出色的商人,未必能成为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第三,国家力量进入村庄彻底改变了村庄传统与文化,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村庄结构性力量不断弱化甚至消失,原子化村庄中的农民在行为上更加注重个人理性的算计,农民的行为也越来越倾向于追逐短期的利益。如果农民没有热情去改变他们的生活,即使农村经济精英好心好意带领他们致富,仅凭农村经济精英的一厢情愿也很难达成村庄内部的合作。特别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大为降低,农民与村集体以及乡镇政府的联系也呈松散状态,有的农民由此产生一种心理反弹,“你愿意帮我我也不配合”,农村社会公益事业有时甚至会“十事九不成,一成难执行”。

3.“有力无心型”,即农村经济精英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但并不想带领村民致富。在先富起来的村民中,绝大多数是按照党的政策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凭着自己的勤奋致富的。这个群体视野比较开拓,市场意识强,而且在先富起来的村民中,有部分人有责任心,有荣誉感,有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强烈愿望,不仅自己有能力致富而且还愿意带着村民共同致富。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种社会思潮和多变的意识形态也不断涌现,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农村个别先富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在自己富裕起来的时候,不是被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所触动,也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更不想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是想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竞选村干部,满足自己的权力欲望。在担任村官之前向村民做出出资兴建基础设施、修路、兴办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教育设施、改善生活条件等承诺,但一旦做了村官之后,就失信于村民,并没有为民服务,助民致富,而是一味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多空间,当个人利益与村民利益发生冲突时,甚至会利用手中的权力损害村民利益,而不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更不会履行事前的承诺。

4.“无心无力型”,即农村经济精英既没有能力带领村民致富也并不想带领村民致富。意愿在微观层面上涉及个人目标和偏好,从微观的层面来分析农村经济精英个体的行为,农村经济精英带领村民致富的意愿主要是基于个人牟利、权力的追逐以及带领村民致富的责任心等方面。斯蒂格利茨认为,“一个理性的人必然受到对其行动有影响的刺激机制的支配。无论他自己的个人欲望是什么,如果某种活动将带来惩罚,他必然会取消这种活动;如果能带来较大利益,将会吸引他趋于这种活动。”事实上,如果农村经济精英真的带领村民致富的话,在这个过程中,农村经济精英不仅会得到物质上的利益,更重要的还会得到村民、地方政府以及舆论的称赞。显然,先富群体竞选村干部的动机到底如何,会在其担任村干部的实践中得到体现。

二、如何提高农村经济精英的带头致富能力

能力和意愿不是彼此分割、相互对立的,而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的全过程,因而对于不同的农村经济精英应该有不同的态度。

1.支持“有心有力型”。农村要发展,有能耐的带头人很重要。经济人假设认为,个人的理性行为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即个人认为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农村经济精英在乡村社会中同样扮演“经济人”角色,他们也是具有利己主义动机,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村经济精英也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利用村干部掌握的权力,为自己牟利。因而,对于那些真心真意带领村民致富的农村经济精英,村民要在农村经济精英的带领下并积极配合农村经济精英的各项工作,加强与其进行合作,地方政府要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村经济精英并为其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以便农村经济精英的才能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空间,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基层干部和村民也要适当对其进行监督。

2.提高“有心无力”者的能力。中共中央提出了“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业绩好、基层和群众反映好”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基层政府明确要求把懂经营、会管理作为选拔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鼓励和支持先富群体竞选村官。因而,对于有心无力的富豪村官,基层干部要适当帮助他,让他们认识到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在精神上给以一定的奖励,要发挥他们丰富的致富经验、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高他们带领村民致富的能力。如果农村经济精英与基层政府的组织意愿背道而驰,长时期都无法带领村民致富,那就没有必要支持他们担任村官。

3.让“有力无心型”变得“有心”。农村经济精英经济实力雄厚,能够为农村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有些农村经济精英虽然腰缠万贯,但在捐资兴建公益事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方面就如同铁公鸡,一毛不拔;有些人也不想利用个人的经济管理能力去充分挖掘农村资源优势和农业开发,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采取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在新农村建设中并没有作出其应有的贡献。“现实经济是社会规定、资本和‘劳动’三位一体的经济”,在现有制度的规定下,农村要发展,仅有村民的辛勤劳动是不够的,农村经济精英的投入对于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对于有力无心的的富豪村干部,地方政府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将心思用在带领村民致富上,变得“有心”,村民也要给予适当的宽容,但如果在任职期间一直只顾自己的私利,而忘记对村民的承诺,自己致富并没有带领村民致富,对于一个信用道德严重缺失、不讲信用道德的人,即使他有很好的能力,但他为一己之私可以刻意违约失信,村民也没有必要支持他。

4.淘汰“无心无力型”。农民渴望摆脱贫困,快速致富,他们希望一些真正有本事的人,能够带领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那些既无心也无力带领村民致富的农村经济精英显然与群众的这种意愿格格不入,对于既无心也无力带领村民致富的农村经济精英,基层干部也没有必要支持他,并且要在适当的时候支持村民按照法定的程序罢免他。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阶段,形势错综复杂,工作千头万绪,任务繁重艰巨,有关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农村人才工作,对于不同的农村经济精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这个群体的人力资源优势,并为农村经济精英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努力提高农村经济精英的影响力。富豪村干部也要锤炼素养肚储“墨水”,心系村民眼含“泪水”,深入村庄身粘“泥水”,认真干事甘洒“汗水”,发挥自己的优势,带领村民致富。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考古》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