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主编推荐

王秀秀等:不能忽视农村党员的政治先进性

[ 作者:王秀秀等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5-11 录入:王惠敏 ]

 ——对全国31个省的252个村449位农村党员的调查

报告要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一方面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引导群众,起到先导作用。当前,农村党员积极参与选举,带动基层民主;经常参与村民会议,开展民主决策;关注村务和财务公开,引导群众监督,有效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丰富参与方式,保障党员政治权利;拓宽表达渠道,构建民主“训练场”;加强党群联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农村党员作为农村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具有较先进的思想、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基于此,2013年暑假,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依托“百村观察”项目组就“农村党员政治状况”对全国31个省的252个村的449位农村党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农村党员党内参与率较高,村委会选举参与积极,大部分农村党员在村民会议中提出过意见;农村党员关注村务和财务情况的比例较高,且农村党员对基层政治参与评价较高于群众。为了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进作用,必须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丰富参与方式,保障党员政治权利;拓宽表达渠道,构建民主“训练场”;加强党群联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一、农村党员政治参与层次提升

(一)党支部换届选举参与较高

调查显示,有54.32%的受访党员参加了上一届村党支部选举投票,有31.76%的受访党员没有参加投票,有13.92%的受访党员记不清是否参加投票。非党员农民参加上一届村党支部选举投票的比重为18.74%,没有参加投票的比重为60.62%,也有20.65%的非党员农民记不清是否参加投票。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党员农民参加了上一届村党支部选举投票,而参加投票的非党员农民不足两成,党员的比重接近非党员的三倍。

(二)村委会换届选举参与积极

近九成的农村党员表示参加了换届选举,仅为8.24%的农村党员表示没有参加换届选举;还有0.45%的党员表示没有举行选举。可见,农村党员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参与度较高。由年龄来看,30岁以下年龄层的党员没参加村委会换届的占比为16.67%。年龄较高的农村党员的对于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参与率更高。党员农民亲自投票的有88.98%,委托投票的有2.27%,投票率为91.25%;非党员农民亲自投票的有80.73%,委托投票的有4.58%,投票率为85.31%。党员农民的投票率高出非党员农民5.94个百分点。

(三)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参与率走低

当被问及“是否参加上一届的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时,42.73%的农村党员表示参加了,52.35%的农村党员表示没有参加,表示记不清是否参加的农村党员占比4.92%。即近五成农村党员没有参与乡镇人大代表选举。党员农民参加上一届乡镇人大代表选举的比重明显高于非党员农民。有34.29%的党员农民参加了上一届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有13.53%的非党员农民参加了上一届乡镇人大代表的选举,前者高出后者20.76个百分点;没有参加上一届乡镇人大代表选举的党员农民的比重为60.44%,非党员农民的比重为76.92%,两者相差16.48个百分点。可见,党员农民参加乡镇人大代表选举的积极性高于非党员农民。

二、农村党员政治参与形式多样

(一)农村党员经常参加村民会议

当问及“您参加村里召开的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吗”时,表示“经常参加”的农村党员人数占比65.77%,“偶尔参加”的比例为20.36%,表示“从不参加”的人数占比为9.17%,没有参加过的人数比例占4.70%。整体而言,农民党员参与村民会议的情况比较理想。

(二)农村党员带头在村民会议上提意见

在村民会议中提出意见的问题上,41.58%的人表示经常提,40.31%的人表示偶尔提,18.11%的人表示从不提意见。八成以上的农村党员在村民会议上表达过意见,但是还有两成党员从不表达意见。在提过意见的干部中,78.9%的人表示部分意见被采纳,14.37%的人表示均被采纳,即近九成农村党员的意见被采纳。

(三)多数农村党员关注村务和财务

当问及“您是否关注贵村的村务和财务公开”时,数据表明,87.5%的党员表示有关注,对此不太关注的党员占比为12.5%。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党员都对村务和财务情况较为关注。数据显示,表示关注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受访农民有1793人,所占比重为66.73%;表示没有关注村务和财务公开的受访农民有894人,所占比重为33.27%。可见,三分之二的农民关注村务和财务公开,还有三分之一的农民不关注村务和财务公开。可见,党员农民关注村务和财务情况的积极性高于非党员农民。

三、农村党员对政治参与评价积极

(一)党员高度评价党支部换届选举

调查显示,认为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很好”和“比较好”的党员农民所占比重分别为23.22%42.58%,认为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很好”和“比价好”的非党员农民所占比重分比为8.43%30.79%。也就是说,有65.80%的党员农民积极评价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只有39.22%的非党员农民对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做出肯定评价,差别较大。

(二)党员参选乡镇人大代表的积极性高

在受访的党员农民中,表示“有可能就积极争取”的有29.13%,表示“如果群众选我,我就当”的有26.55%,两者的占比之和为55.68%,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党员农民愿意当选为乡镇人大代表。在受访的非党员农民中,表示“有可能就积极争取”的有11.77%,表示“如果群众选我,我就当”的有17.97%,两者的占比之和为29.74%。愿意当选乡镇人大代表的党员农民的比重高于非党员农民25.94个百分点。

(三)党员正面评价村庄党群关系

449个有效样本中,分别有115个和219个农村党员认为本村党群关系“很好”和“比较好”,比例分别为25.61%48.77%,即认可本村党群关系的党员的占比为74.38%,占到总数的七成以上。

四、在基层民主建设中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

综合看来,农村党员的政治参与总体较为积极,相比于非党员的政治参与明显高出一定比例,可以看出,党员的政治参与意识较为清晰,在大部分政治活动参与热情较高,但对普通农民的影响程度还不够,并未起到较强的带头作用。

(一)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

农村党员对政治信息的掌握,直接决定了其对政治常识的理解。传播学习与村干部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政治信息,提高村干部们对法律法规、政党机构和国家机关的认识。首先,以专题讲座、讨论、电影、黑板报、手机报等丰富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学习与平时学习相结合,从而达到时时学习、处处学习,打破时空的限制。其次,要加强交流培养。建立党员培养机制。由县级党校定期举办党的理论知识、领导方法培训班,负责对农村党员进行定期轮训和培养。建立农村干部异地交流机制。组织农村党员进行交流学习,使农村党员能开拓眼界和丰富阅历。第三,可以由乡镇政府组织乡镇与村级“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对获奖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使党员更加主动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加强政治参与度。

(二)丰富农村党员参与方式,保障党员政治权利

从农村党员“参加村民会议”、“村干部选举”方面来看,党员在村委会的政治权利行使的较好,但在参与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方面并不理想。因此,保证村干部政治权利得到充分行使。首先,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为此,应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参与权,落实党员批评建议权、揭发权、检举权等监督权力。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氛围。建立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求制度、工作质询制度等。推进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可以逐步推行由党员“海选”,并可以将选举任免向上推行至乡镇一级。其次,村干部的政治权利不仅仅局限在村委会和村支部,作为公民,他们有竞选乡镇人大代表的政治权利。乡镇人大是社会民主和国家民主的联结点,应该是民主的“训练场”,不应该将村干部排斥在外,可以适度的允许村干部竞选乡镇人大代表。

(三)拓宽农村党员政治表达渠道,构建民主“训练场”

农村党员的政治表达渠道往往过于单一,只能通过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等传统方式。但是,农村人口流动和分散的经济活动对这些传统方式的冲击很大,期待村民全体参会的愿望几乎无从实现。因此,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借助电信渠道和网络平台表达政治意见。同时,对村干部的政治监督,也可以借用以上两个平台。财务公开和决策公开是实现农村政治监督的有效方式。

(四)加强党员与群众联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农村党员作为一支团结和带动广大群众的队伍,在农村的政治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应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创新思维。党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方式实现党员与群众的有效沟通。第二,拓展党员服务功能,积极培育由党员为主体的、面向农民群众的服务组织或服务机构,实现农村党员服务系统化、专业化。开展党员义务服务活动,规定党员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志愿服务。第三,组织农村党员群众进行交流学习,使农村党员能将自身所获得的知识与信息与群众分享;进而在政治参与的各个方面对群众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

中国乡村发现转自:中国农村研究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