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专题栏目 >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

陈锡文:如何读懂中央一号文件

[ 作者:陈锡文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2-01 录入:吴玲香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1523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三大压力

陈锡文在发布会上指出尽管当前中国农业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但仍面临三大主要压力,必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压力之一来自不断攀升的农业生产成本。其中,既有传统原因,比如中国大多数家庭经营的农业规模小,降低成本难度大;亦有新因素,比如投入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者工资上涨等。“总体上,农民从每亩土地上、尤其是种粮棉油等产品,获得的收益增加并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产品价格上涨。”

陈锡文认为,价格的不断上涨又引出第二个问题,即和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相比,国内主要农产品,包括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糖等价格普遍偏高,这亦导致近几年国内相关农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增加,国内部分农产品库存高企。

在他看来,还有一个主要压力来自于生态环境制约。中国过去单纯以追求产量为主、拼资源拼消耗的农业发展方式,对国内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危害,比如说重金属污染问题等越来越引起各方面关注,也对农业自身发展构成越来越大制约。

农业要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发展方式

“正是在这样背景下,‘一号文件’提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陈锡文说,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片面拼资源、拼消耗的发展方式,转变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

陈锡文分析,“一号文件”一方面强调,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来提高农业科技进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质量,提高农民素质。另一方面,也要求调整农业自身结构,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农业资源毕竟有限,必须把有限资源集中到对国内最必需、对农民又能增加收入的产品上来。

“仅仅提供初级产品是不够的,这次‘一号文件’中要求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既提供初级农产品,又能对其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其产业链;同时还可以在农村开展各种各样服务业,包括像旅游业、农家乐等。”陈锡文说。

如何让农民增收

陈锡文着重强调了农民增收问题。他认为增加农民收入一要靠实行目标价格改革,二要用好农业补贴。

“当前,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又面临多方面压力。”陈锡文告诉记者,一是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其次,中国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农业竞争力不够。

而实行目标价格改革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途径。陈锡文说,政府颁布一个目标价格,但实际的市场价格是根据全球、全国的供求关系形成的均衡价格。就目前的情况看,国内棉花的均衡价格大约为1.36万多元/吨,这跟国际市场价差不多。“但是政府对新疆地区给出的目标价格是1.98万元/吨。这中间有6000元的差额,农民销售棉花只能按照市场价格去销售,中间差的一块,由政府进行补贴。”

谈到农业补贴问题时,陈锡文介绍,按照WTO的谈判结果,我国可补贴农业生产总值的8.5%,这8.5%WTO规则中被称作黄箱补贴,就是根据面积、农产品产量、价格进行补贴。

陈锡文认为,世界各国总体上对农业的补贴趋势更多地都是直接补贴农民收入。“综合运用这些补贴,既能保证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又不违反国际规则,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

农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组织不是金融

陈锡文指出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严格来讲不是金融,是类金融或准金融,强调要加强地方政府对其监管。

据了解,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必须严格遵守三条规矩。一是成员封闭;二是不能对外吸收储蓄和发放贷款;三是不事先给出固定的资金报酬。

据介绍,在中国农村发展金融不仅需要金融部门自身改革以更好地为农民服务,还需要在中国农村社会中培育一种金融意识,提高金融管理能力。先让农民建立这种封闭的资金互助组织,实际上是培育和锻炼农民在金融领域信用意识,逐步在此基础上发展较为正规的金融组织。

我国当前有58万多个村民委员会,有120多万个专业合作社。要加强地方政府对其监管,其实就是把它区别于金融机构来对待。农村的农民合作组织包括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的合作组织。大部分都是地方的农村工作政策部门。让地方政府加强对农民合作组织内部的资金互助组织的监督,严格意义上并不属于金融监督。

转基因大有前途中国不能落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这一点也是中国一贯的政策。中国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经验,可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跟国际接轨的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技术规程体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一套体系可以说覆盖了转基因从研究、试验、生产、加工、进口许可到产品标识的各个环节,可以说在中国所有的活动、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法可依的,都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没有经过批准,私自来制作、私自种植,这肯定是违法的。我们的行政主管部门只要一发现,肯定是要依法给予严厉的处置,这是毫无疑问的。

科学问题有时候会变成一个社会问题,像媒体报道,甚至到菜市场、食品店里问一个消费者,一问转基因,有的人会谈转基因色变。为什么要强调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科学普及呢?就是希望我们要让社会公众也包括媒体要全面客观、原原本本的对转基因的技术来龙去脉、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它的特性和安全性、存在的风险,包括对我们现在中国的这一套安全管理体系,也包括其他国家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安全管理体系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比较全面的了解。要揭开转基因技术神秘的面纱,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的产品。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中国的农业转基因产品的市场不能都让外国的产品占领。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吾谷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