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没了,污水没了,家家还用上了水冲式厕所。说起变化,当涂县大陇乡韩村村民们都说,多亏了梅明文开了个好头。梅明文从2006年开始规模种植葡萄,如今已办起一个集葡萄、火龙果种植,采摘,垂钓,餐饮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最讲究的是环境,梅明文的田园综合体让村里深受启发。该村以此为蓝本,自去年3月以来,推进村庄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共拆除各类乱搭乱建、猪笼、旱厕125处,清理积存垃圾11处43吨。投资36万元新建主干道2.2公里。投资30万元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处,铺设管道3.6公里。投资26万元建设公厕2座,停车场2个。投资76万元完成2个当家塘清淤,安装仿木护栏1.8公里,种植香樟、垂柳、紫薇、桂花130棵,铺设草皮430平方米和建设河中迎春亭景观。投资9万元建设120平方米体育休闲场所,安装12件健身器材并铺设人工草皮。投资6万元采购安装24座太阳能路灯。如今的韩村面貌一新,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城里人前来观光旅游。
如果说,梅明文的田园综合体发挥的是样板作用,那么,曹宜山的田园综合体则直接成了整个村庄环境整治的新载体。来到曹宜山的金色田园生态园项目现场,放眼望去,道路两侧、池塘河堤栽植了榉树、香樟、冬青、枫树、樱花、紫薇、垂柳等景观树木,还修建了砼景观栈道及护栏、凉亭等,昔日杂乱的村庄变成了美丽的公园。曹宜山是护河镇兴禾村人,外出闯荡办起一家建安公司,每次回乡,满眼都是脏乱差,心里不是滋味。今年初,他一咬牙将整个村5000亩土地流转下来,在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的同时,带动整个村庄环境整治。
“田园综合体是农村一二三产融合的产物,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经济体,同时,由于其具有先天的生态特征,也是重塑乡村环境的建设体。”该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负责人说,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田园综合体”概念后,此前该县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集农业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农业综合体得以正名。据该县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涌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社425家、家庭农场260家。
在当涂,田园综合体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业态美”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美”。该县环卫市场化率达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完成1500个自然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现保洁全覆盖。太白镇、护河镇被评为“安徽省森林城镇”,姑孰镇连千村、太白镇太白村等18个村(社区)被评为“安徽省森林村庄”。眼下,全县正大力实施“净化当涂、绿化当涂、美化当涂”三化工程,全域推进“保洁市场化、垃圾袋装化、管理常态化”工作模式。同时,实施村庄绿化、城镇绿化、绿色长廊、城镇出入口绿化、主城区绿化、水系绿化、园区绿化“七大工程”。
连续3次荣获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的当涂,尤其注重田园综合体给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持久美”。该县以创新为基点,以田园综合体为依托,集聚各方力量,按“一乡一特色、一乡一风情、一乡一产业”和村有差异、组有特色的发展思路,立足乡村区位、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要素,注重服务功能、建筑风格、田园风貌和自然景观的融合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持久生命力。统筹推进大青山李白文化和大公圩水乡生态2个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以大青山李白文化旅游区、太白镇为主体,全力打造大青山中国第一诗山和太白镇诗歌小镇。依托大公圩水乡生态旅游区建设,重点打造黄池味道小镇、湖阳湿地小镇、乌溪书画小镇、石桥休闲小镇等,推进水乡圩田博物馆、河蟹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打造圩田水乡特色文化,在传承地方文化中留住乡愁。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皖江在线2017年06月13日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