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农业领域改革将成重点突破
2016年,我国经济稳中有进,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三去一降一补”将深入推进。去年,煤炭钢铁等去产能任务完成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有利的空间。那么,能否借鉴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在农业去产能、提升农业生产力等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有所建树呢?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去年以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但成绩面前还需保持清醒头脑。过去一年在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任务中存在的难题和困境,依然会成为2017年供给侧改革的挑战。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是近期市场上的一大热点,在刚刚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分别强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也表示,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稳定粮食生产等五大任务将是今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的重点。
事实上,对于这一热点主题,研究机构发布了诸多评论,其中,申万宏源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备受关注的原因有三方面:2016年煤炭、钢铁等领域供给侧改革均有显著成效,改革难度更大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迫在眉睫;农业供给侧改革正进入攻坚期。经历2015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以玉米为例,种植面积已经下降了3000万亩,产量下降0.2亿吨,初见成效,后期正常减产的同时,需配合去库存同时进行;针对农业供给侧改革对农民减收的影响提出解决方案。
政策进一步向农业发展倾斜
去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八项任务,其中在“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提到: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多措并举消化粮食库存。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并实行特殊保护,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深松土地1.5亿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改善农村公共服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今年要完成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任务。大力培育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表示,回顾2016年,国家财政的精准“输血”,推动了三农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财政政策的支持和倾斜。
李长安认为,从国家政策发展的方向来看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包括改革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农村作为经济发展的短板,国家财政金融政策一定会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倾斜。另一方面,在新的一年里面,农村的改革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大,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比较多,所以在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发展,农民进城,新型城镇化等这些方面,可能会有更多的利好政策出台,使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种植业迎来改革投资机会
去年全年钢铁4500万吨、煤炭2.5亿吨的去产能目标任务都已经提前完成。大部分省份都宣布超额完成全年目标,江西、陕西等去产能任务较少的省份甚至在一年之内完成了整个“十三五”钢铁去产能的目标任务。参照钢铁、煤炭在供给侧改革方面的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迹可循。多位专家表示,农业去产能应适度优化、更具弹性,并与产业调整结合起来。
投资策略上,综合申万宏源、中国银河、长江证券、招商证券、华创证券、中泰证券等机构观点发现,以下四领域投资机会最受机构看好。
首先,种植业。目前国内杂交玉米、水稻种子库存几乎等于一年产品的需求量,种业将成为今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粮食价格企稳有望使板块估值得以解放。
其次,土地流转。2017年农村土地流将转步入加速期,有利于社会金融资本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化,有望再次释放巨大的增长潜力和财富价值。
再次,农垦改革。2017年农垦和供销社系统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提国企改革和企业家精神,并有望在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方面寻求突破,建议关注农垦和供销社等国企主导板块的投资机会。
最后,饲料。养殖产业链集中度提升,进而带动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实现养殖业结构优化。而由于饲料企业多下探产业链至养殖端,猪价维持高位将利好明年饲料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通信信息报2017-0106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