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王小鲁:土地改革方向是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 作者:王小鲁 沈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2-12 录入:吴玲香 ]

针对现行土地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中国改革基金(爱基,净值,资讯)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129日指出,土地改革的未来方向是在遵守耕地保护制度和国土规划前提下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他是在当日参加由证券日报社发起主办的创新引领增长改革激活市场第十二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和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这意味着要改革现行的土地制度,开放土地市场。

王小鲁表示,现行土地制度优点很明显,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征地卖地补充地方财政不足,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因为地方政府运用行政性手段征地,避免了买卖双方讨价还价、项目久拖不决的局面,加快了投资建设的进度。不过,弊端也同样尖锐。比如暴力拆迁、侵犯农民合法权益;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下过度鼓励房地产开发,造成大量房产空置,不良债务堆积,致使金融风险不断上升;大量无偿划拨或者无价供地,扭曲了要素成本,造成一部分土地资源闲置浪费和低效率使用;农村的闲置土地不能进入市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妨碍了农民获得应得的财产收入等等。

由此可见,现行土地制度弊大于利,必须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就是在遵守耕地保护制度和国土规划前提下以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王小鲁表示,随着土地市场的开放,将会有一些积极的变化出现。首先,引进供给侧竞争,促使过高的房地产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居民负担,有利于启动内需,也有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第二,通过公平的市场交易,农民可以获得合理的土地收益,有利于改善农民的收入,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第三,通过市场配置资源会改善土地资源的配置状况,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第四,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减少了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机会,有利于减少腐败,减少社会冲突,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第五,盘活闲置的土地资源,会形成巨量的财富,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繁荣,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王小鲁强调在土地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严格遵守农民自愿的原则;政府要严守中立,防止政商勾结;信贷和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过于宽松的信贷和货币政策必然导致房地产泡沫,在开放土地市场的同时,宏观环境必须保持活力。

在开放土地市场的同时,城市的户籍制度改革必须加快进行,城镇的社保和公共服务的全覆盖要尽快实现。

虽然宪法规定农村土地由农村集体所有,但是在很多地方村级集体实际上形同虚设,农民不能通过村集体来正常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种情况下土地出让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侵犯或者中间截流农民利益的情况,王小鲁认为有必要建立有监管的公开的土地交易平台,禁止土地场外交易,同时建立一套监督核查机制,防止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和中间截流的利益。

土地市场开放后,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势必将减少,公共财力该如何保证,基础设施建设该如何进行?王小鲁表示,公共财力无非是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开源就是对超量的住房开征房产税,对在土地转让过程中产生的暴利征收土地增值税,以及推动其它方面的税制改革。节流主要就是压缩过度的行政支出、三公消费和不必要的政府投资。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留政府征地,但是要参照市场价格给农民合理的补偿。法律既要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也要对漫天要价侵害公共利益的个别钉子户有必要的强制措施。

开放土地市场后,有些地方土地可以卖到天价,有些地方的仍然不值钱。这种情况下怎么保证收入差距不要过度扩大呢?王小鲁认为,土地指标交易或者地票交易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式,它实际上通过市场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这样一个制度可以使得边远地区的农民分享土地增值的收益,同时又解决了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形成市场主导,避免政府一手包办。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新浪财经(记者 沈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