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政策性农业保险为都市农业撑起保护伞

[ 作者:李小华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8 录入:吴玲香 ]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增多,农业发展短时期内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过去五年来,我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强化引导服务,不断探索创新,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农业保险呈现出覆盖面逐年扩大、服务三农能力显著增强、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为都市农业发展撑起了一张巨大的保护伞

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农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现已涵盖农业生产领域的种植业、养殖业及农业机械等多个行业。截至2015年,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已达到13个,比2007年底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时的4个增加了9个,其中大田作物农业保险面积达到324.9万亩,畜牧保险数量达到94.5万头,苹果保险面积达到10.6万亩,均比2010年增长30倍以上。大田作物农业保险已占到当年播种面积的90%以上,主产区大田作物主要品种基本实现了保险全覆盖,为保证我市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持续提高。除对种植业的玉米、水稻、大豆、花生、马铃薯等作物和畜牧业的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等品种提供风险保障外,还加大了对地方优势特色的苹果、大樱桃等产业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设施、机械的风险保障力度,形成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与我市财政补贴的地方优势特色保险险种相结合,种植业、养殖业、农机行业全方位保障格局。2015年,农业保险风险保障金额达到24.6亿元,保费投入总额1.5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40.1倍和54.7倍,其中中央财政、市级财政和区市县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2亿元,比2010年增长63.3倍。初步统计,2014-2015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累计为我市63.5万投保的受灾农户支付农业生产灾害赔偿金4.75亿元,对于灾后恢复农业生产,有效增强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保障农民切身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策不断完善 农民投保积极性大涨

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完善。一是逐步减轻县级财政保费补贴负担。从2015年开始,大田作物保险县级财政保费补贴由20%减少至15%。二是进一步扩大大田作物保险责任。大田作物保险取消了原有附加险并将其纳入主险范围,扩大了原主险的责任。三是进一步提高大田作物保险金额。玉米、大豆和花生等作物的保险金额分别每亩增加80元、60元和120元。四是进一步提高大田作物保险赔偿标准。取消了绝对免赔,全部损失赔偿标准降为损失率的80%;五是及时调整苹果雹灾保险费率。将苹果保险保费费率由3%提高到3.5%,解决保险公司因苹果雹灾保险费率低、雹灾频发、农户投保区域集中所造成的长期赔付率过高问题。灾害天气的频发和保险政策的完善,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投保积极性,农业保险由过去的要我保逐步向我要保转变。

2015年全市投保农户达到42.3万户,自缴保费3158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1.1倍和37.5倍,农民依靠农业保险防灾减损的意识越来越强。

创新服务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在推进农业保险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创新引领,通过不断创新地方优势特色保险产品和服务,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保险需求,依靠创新推动农业保险发展。在先期开展设施农业、苹果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险服务基础上,2013年,率先在东北地区开展了农机政策性保险。为从根本上解决猪周期对生猪生产造成的影响,保障生猪养殖业户利益,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2014年,在全省率先推出生猪价格指数综合保险试点,取得了预期效果。针对大樱桃成熟期降水天气造成裂果对果农带来的损失,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果安全保障体系,2015年,大樱桃降水指数保险试点成功试水。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个采用气象指数对大樱桃裂果进行风险管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目前,我市已拥有生猪价格和大樱桃降水两个指数保险,有效满足了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需要,由于指数保险操作简单易行,保障效果明显,受到农民欢迎。与此同时,我市还在全国首创并试点开展了玉米、鸡蛋期货价格保险,这一创新实践实现了保险业服务三农和价格机制改革的突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政策性农业保险有效调动了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发挥了财政资金支农惠农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20142015年,我市连续两年遭受严重旱灾,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投入2.49亿元,带动农业企业和农民投入农业保险4858万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41.9亿元风险保障,为投保的受灾企业和农户赢得了4.75亿元的保险赔付,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农业保险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大连新闻网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