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加快农业人才培养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 作者:咸宁日报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11 录入:实习编辑 ]

科技兴农,人才是关键。无论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还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人才。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人才队伍建设,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着

目前,全市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122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2名,其中拥有本科文凭的专业技术人员约占总数的34%,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涵盖了茶叶、蔬菜、水果、苎麻、水稻、植物保护、农药鉴定、土壤肥料测定、种子检测、畜牧水产养殖、农业机械维修、农业科研等各个领域,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各领域人才的全覆盖。

此外,农业部门还注重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截至目前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600人,其中遴选并录入湖北省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网9000人。培训农业科技示范户6370户,覆盖80%以上自然村,示范带动周边6.5万户群众。

二、农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为大力推动现代农业的实施和纵深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农业局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培养工作,创新体制机制,做到“围绕产业抓培训、依托平台办培训、整合资源促培训、形成体系保培训”,大规模培养各类农业人才。

1、加强农业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发展现代农业的组织保障。

多种途径引进人才。近年来,全市农业系统通过招硕引博、公务员招考、从三支一扶人员中选聘等方式引进各类农业专业人才90余名,进一步改善了农业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多种方式培训人才。借助各个培训平台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培训、农业高等院校骨干培训、农业生产基地实地培训等,进一步提升农业干部为“三农”服务的本领。每年组织一批市、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到省农业厅、华中农业大学开展培训,更新知识结构。2011年至今已累计培训农业干部198人,其中市局机关干部18人。选派了2名专业技术人员援助非洲,选派了2名干部到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挂职锻炼。优化配置选拔人才。局党组按照“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原则,完善了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制,推行聘任制,将业务能力强、群众公信度高的专业技术人员调整到领导岗位。目前,局系统具有专业性质的岗位全部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重注实践锻炼人才。结合三万活动、精准扶贫、新农村建设等活动,选派年轻干部深入农村锻炼,在实践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2、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的领头雁。

现代农业最需要的是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有文化,而且要懂技术,还要会经营。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市农业局逐步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2014年至今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0436名。重点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农业生产经营大户人才,开展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方法、岗位职业技能等系统培训。2015年9月,在市会议中心举办了1200名新型主体参加的培训会议,这样大规模的培训在全省也是首次,受到省农业厅的高度肯定。会上省农业厅拿出136万元奖励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同时也要求将我市培训经验在全省推广。

3、强化政策扶持,让土专家、田秀才走进培训讲堂。近年来,农业部门整合粮棉油高产创建、农村能源、美丽乡村、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粮食大县、畜牧大县、水产大县、农机购机补贴、经济作物标准园建设等项目资源,集中向已认定的农村实用人才倾斜,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承担国家涉农财政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农业农村人才创业兴业。支持土专家、田秀才走进培训教室为农民传授创业致富经验。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有80名农业生产大户,承担了早稻集中育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涉农项目,累计资金达6000多万元。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咸宁日报 2016-11-11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