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乡村发现 > 首页 > 三农资讯

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我国的启示

[ 作者:农业概览  文章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07 录入:吴玲香 ]

摘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摆在了同等重要位置,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高度重视,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本文结合十二五期间中英可持续农业创新协作网项目“中英可持续集约化农业养分管理和水资源保护”,对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研,对其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形成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认识,结合当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工作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构建符合国情和有效的面源污染防控模式提供科学和技术支持。本文仅就氮、磷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阐述。

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氮、磷等物质已成为全球众多地表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驱动因子。与点源污染(Point source pollution)相比,由于面源污染或非点源污染(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或Diffuse water pollution)具有分散、隐蔽、随机、不易监测、难以定量的特征,导致治理难度多样而复杂。削减与控制因农用化学品、畜禽粪便投入导致的面源污染,实现农业或流域生态系统持续、健康运行是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源污染防控长期而又复杂,治理涉及的技术手段、推广体系和政策法规因自然和社会条件影响有所差异。这决定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不单纯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耦合政策、经济、社会等多因素的系统工程。

1英国农业发展与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情况

20世纪40年代以来,粮食需求的日益增长,推动英国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永久草地的开垦,但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体污染、农业生物多样性降低等,对英国农业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经过20多年的努力,英国地表和地下水体硝酸盐浓度逐步下降,这与施肥量持续稳定下降以及包括硝酸盐脆弱区计划在内的一系列环境措施密切相关。

2英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防控技术

英国针对面源污染的防控技术措施主要归纳为两大类型:

一是对污染源的源头控制。从农业土地利用方式、禽畜以及农用化学品投入(化肥)的管理出发,将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控制在最低限度,如将耕地转变为永久性的不放牧或少量载畜率的牧场,以实现肥料的零投入或少投入。

二是对污染物扩散途径的控制。从土壤、有机肥、农田基本建设三个维度,实现改变或阻断污染物的传播途径,减少污染物进入水体的数量。

3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技术推广体系

英国农业技术推广参与主体主要有三方面:

英国的农技推广体系主体具有多元化特点,农业技术的利益相关者(农业技术拥有者、推广者、生产者)存在一定程度的双向信息交流。

4英国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政策法规体系

根据政府干预程度的强弱,包括面源污染防控在内的农业环境政策分为:

1命令控制型

如行政许可、排放标准、限期治理等;

2市场经济刺激型

包括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税费、生态补偿等;

3综合发展型

如政府支持、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三类。

5英国面源污染防控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在基本解决温饱、粮食实现11年连增后,也面临农业转型问题,在确保粮食高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借鉴英国的面源污染防控经验。

在明确全国不同区域特点、功能定位与制定指导性的面源污染防治策略基础上,源头控制即肥料使用数量、时间和方式的优化是降低氮、磷排放的主要措施。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肥料还存在使用过量(特别是蔬菜和果树等过量超标)、使用时机不能和作物生长契合、使用方式不合理(表施或者容易被水淋溶)等问题,需要把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推荐和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落实到千家万户。

作为面源污染的重要贡献者,畜禽粪便的储存、处理、排放、使用(数量、方式、时间、地点等)是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这方面我国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畜禽粪便和种植业脱节,造成氮、磷资源的浪费和对水环境的污染。应加强种养结合、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循环农业等技术的推广力度。

面源污染防控相关的技术推广中,英国实行了非政府形式为主导的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了农民协会、商业技术公司等第三方组织的作用。考虑到我国自然和社会条件各异,应逐步引入非政府技术推广服务,以政府和农户购买服务的方式,提升技术推广服务的质量和农民参与面源污染控制的主动性。

在制订政策、法规和实施方面,应采取行业政策配合环境立法的形式、法律要求和农民主动承担相结合、生态补偿与面源污染防控奖励相结合等多种手段,鼓励农业生产者进行面源污染治理。

要制订系统的环境保护法律和规范,逐步重视对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并实施以“黄箱”范畴补贴为主,“绿箱”范畴补贴为辅的农业补贴政策。从国家层面的食物安全战略考虑,适度加大农产品进口力度,降低我国农业集约化程度和化肥使用强度,对于减缓农业面源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将面源污染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产业优化、经济发展指标完善等宏观政策统一,逐步提升生态文明的建设质量,对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为了加快循环农业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技术、装备、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装备,加强国内外循环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农业循环经济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携手中农富通召开“2016中国循环农业发展论坛”!论坛将于112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诚邀您的参与!

中国乡村发现网转自:《农业概览》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免责声明:中国乡村发现网属于非盈利学术网站,主要是为推进三农研究而提供无偿文献资料服务,网站文章、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